海南省儋州市中和、新州等地區地下水鐵錳含量高,當地老百姓一直渴望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2010年日供水量達3000噸、可滿足中和全鎮4萬多人飲用水需要的中和自來水廠動工,當地老百姓奔走相告:這回終于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了!可沒想到,2012年5月初,水廠建成試供水后,經檢測,水質硝酸鹽和錳含量超標!半年多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地居民不得不買水喝。
居民:喝一噸水100元
每天早上7點多鐘,住在中和鎮解放街的老謝就挑著兩個塑料桶來到中和鎮政府路口買水。幾個月來,有人用車拉水到這里擺賣,一塑料桶(25公斤裝)水要2.5元。
“以前是兩塊五一桶,現在漲到3塊錢了,”老謝說,他一家5口人每個月至少用20桶水,花費50元,這相當于用一噸水要100塊錢,太貴了。
住在東坡街6號的廖大媽說,住一樓的倒沒什么,住在樓上的用戶可就苦了,要扛裝有100斤的塑料桶上樓可不是人人都能行的,她們老人扛不了,只能等家里青壯年的人回來后扛上去。
“我住在鎮政府宿舍樓四樓,每次都是叫送人的人扛上去,算3塊錢一桶,”中和鎮委宣傳委員王廣干說。
調查:鎮政府也買水喝
1月11日,記者來到中和鎮采訪時了解到,因老水廠供水不足,加上鎮上居民增加,3年來,中和鎮上的部分居民已開始買水喝。居民因此意見較大,責怪當地政府沒有解決好居民飲水問題。
“連我們自己都要買水喝。”對于群眾的責怪,中和鎮委宣傳委員王廣干感到有些委屈。
王廣干告訴記者,中和鎮上有10個片區,有近2000戶居民,1萬左右的常住人口,由于供水不正常,整個鎮的居民基本都在買水喝。
在采訪中,不少居民抱怨,現在白天經常停水,有時只有少量的自來水使用,晚上就沒有,想洗個澡也很困難。
疑問:為什么買水喝?
據了解,在2010年之前,中和鎮只有一個自來水廠,始建于1984年,位于中和鎮政府大院內。
水廠的葉廠長告訴記者,水廠一個小時大約可供20來噸,日供水量400多噸,當時中和鎮上沒有這么居民,自來水可以滿足鎮上居民用水需求。近年來,隨著鎮上居民的增加,城鎮面積擴大,供水能力就跟不上了。
2010年,作為當地較大的一項民生工程,由儋州市農委負責建設,位于北門江邊上的中和新水廠動工,根據設計,該水廠投資2000多萬元,井深220米,日供量達3000噸,徹底解決全鎮4萬多名群眾的用水需求。中和鎮的群眾很高興,以后不再為水發愁了。
可是,去年5月,新的水廠建成試供水后,居民們發現,用新廠的自來水煮飯,米飯變黃。將水裝在盆里,過夜后會發現水面有一層泛白物,用手一摸,有點滑。儋州市農委得知后取水樣檢測,發現新水廠的水錳含量為0.56毫克/升,硝酸鹽含量為0.43毫克/升,均高于國家標準的0.3毫克/升。
儋州市農委:正想辦法解決
建好的水廠無法提供水,這讓中和鎮4萬多人守著水廠喊渴,這也讓負責建設水廠的儋州市農委很頭痛。
儋州市農委副主任吉家川說,主要是硝酸鹽和錳含量高。水廠開始試供水后,經取水樣進行檢測,發現錳的含量為0.56毫克/升,硝酸鹽含量為0.43毫克/升,均高于國家標準的0.3毫克/升。他們就跟水廠設備的廠家聯系,對錳含量超標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后,他們又再取水樣檢測。11日檢測結果出來了,錳的含量降低到0.44毫克/升,仍高于國家安全標準。他們將要求廠家直接派技術員過來處理。
吉家川說,儋州從長坡、中和到新州等地區,地下水普遍鐵、錳含量高,不符合直接飲用安全標準。因此當時在建水廠前,曾對地下水質進行取樣檢測,檢測顯示只是錳超標,沒有顯示硝酸鹽超標。所以在采購設備時,只是考慮了錳處理問題,并沒有考慮到硝酸鹽處理問題。因此,現在要加裝處理硝酸鹽工藝的設備。
吉家川說,硝酸鹽和錳超標可以通過工藝來處理達到符合農村安全用水的標準,但需要資金和時間,他們已要求廠家做預算,加強技術及設備投入,一定要讓中和水廠的水質達到安全飲用標準。
?
?
?
相關鏈接:
海口耀江花園物業:地下水混入自來水讓住戶飲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