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幫我買張手機充值卡,我手機沒費了……”,“老同學,有個朋友給我匯一筆錢,我的銀行卡丟了,我讓他把錢打入你的銀行賬號,你再給我吧……”各位QQ用戶,如果你收到這樣的QQ信息,可要多長個心眼了,你的這位QQ“好友”,極有可能是一個網絡詐騙分子。
近日,臨高警方破獲系列網絡詐騙案,詐騙分子通過所盜取的QQ號,冒充QQ主人身份向QQ主人的親朋好友詐騙。目前查處的16宗網絡詐騙案,涉案金額7萬多元,全國各地共有近1000名QQ用戶受騙。
??? 網友發帖揭網絡詐騙內幕
省公安廳長批示查處
2012年12月20日,網友“北島0”在天涯社區臨高版發了一個名為《誰來拯救臨高的青少年們》的帖子,稱臨高有一些青少年在網吧里利用QQ進行網絡詐騙。
帖子稱,“在臨高的每一個網吧,都會看到這樣一群青少年從事著一種網上職業:網絡詐騙!你沒有看錯,我說的就是網絡詐騙,而詐騙的主體就是我們臨高的青少年們,他們有的上初中,有的上高中,有的未滿十八歲,有的還是重點中學的學生。如果你在學校,你一定會發現有很多的學生都買了高檔的手機,有蘋果,也有高端三星機,那些在街上飛來飛去的電動車也是他們網上工作的‘回報’。我曾看到有個青少年學生,登錄別人的QQ,利用其QQ主人身份向好友詐騙,二十分鐘內就把對方的銀行卡搞到手,一次就騙了兩千塊。在臨高網吧,詐騙似乎成了一種隱形的“潛規則”,司空見慣。
“北島0”還在帖里揭露了詐騙的手段。首先,盜號集團(據說他們活躍在儋州)利用技術破解別人的QQ密碼后,將QQ號和密碼打包出售(每個包有100個號),青少年以20—30元不等的價格買一個包,然后通過一個叫“黑鷹”(臨高警方破案后,證實是通過勇芳QQ登錄器)的登錄軟件登錄QQ。他們以QQ主人身份向QQ主人的好友詐騙,他們會說:我的銀行卡丟了,有個朋友想網上轉錢給我,借用你的銀行卡,朋友把錢發給你,你再把錢給我。得到對方的銀行卡號、身份證和手機號后利用這三者在網上注冊,接著用卡上的錢買手機充值卡充進支付寶,再從支付寶轉換變現。
同年12月26日,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監控到該帖后,立即報告給省長助理、省公安廳長李富林。李富林作出了“請趙文寧同志研處”的批示。
臨高警方抓獲16名詐騙人員
全國各地受騙者近千人
接到廳長批示后,臨高縣委常委、公安局長趙文寧立即召集網警、治安、派出所的主要負責人開情況分析會,對當前互聯網營業場所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網上舉報的網吧涉及網絡詐騙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研判,并對下一步打、防、控進行部署。
會后,該局網警大隊、治安大隊及各派出所立即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全縣網吧進行開展拉網式大清查整治行動,同時通過調查掌握詐騙人員的作案工具和手段,網上賬戶資金流向等,于今年1月8日到11日,在臨城、新盈、加來等地的網吧抓獲謝某格、顏某弟等16名涉嫌網絡詐騙人員。
令人驚訝的是,這16名詐騙人員多為青少年,年紀最大的僅20多歲,最小的才13歲。臨高警方依法對其中10人予以治安拘留,對6名未成年人予以教育訓誡后,通知家長領回家。
經初步調查,這16人在短短幾個月內,共騙取7萬多元,受害者近千人,詐騙金額最少的一筆30元,最多的一筆高達2000元。
詐騙新手段有兩種
求助充話費借用銀行卡
詐騙人員是通過哪些手段和方法來行騙的?
臨高縣公安局網警大隊隊長謝慈軍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目前詐騙分子使用的網絡詐騙手法還是比較新的。首先從不法分子處購買一個QQ號包(男性QQ號一個包20元,女性QQ號一個包30元,不法分子認為,女性更容易上當),然后通過網上下載的名為“勇芳QQ登陸器”軟件,直接進入所購買來的QQ號里,接著就以該QQ號主人的身份跟“好友”聊天,進行“釣魚”。
謝慈軍說,詐騙的手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手法是冒充QQ主人,根據好友分類,找其同學、家人等搭話。在聊天時,會謊稱手機沒有費了,自己在外地游玩或在村里不方便交話費,叫對方幫忙買手機充值卡,一般是買100元。該QQ好友或家人信以為真,買了手機充值卡后把充值卡序列號及密碼告知詐騙人員。詐騙者隨即將話費存入事先注冊好的“財付通”賬戶里,然后將賬戶里話費進行轉換套現,再轉入自己的銀行卡賬戶上。
第二種手法是,在跟“好友”聊天時,假稱有朋友要匯一筆錢給他,剛好自己的銀行卡丟了,希望匯到“好友”的銀行卡,“好友”再把錢給他。“好友”同意后,詐騙分子會要求“好友”把身份證、銀行賬號和手機號碼告訴他,隨后立即用這些信息在網上注冊“財付通”賬戶,然后通過賬戶將“好友”銀行卡里的錢購買手機充值卡,所購買的話費存入自己的“財付通”賬戶里,進行轉換套現再轉入自己的銀行卡賬戶上。
謝慈軍說,第二種詐騙手法不是每次都能得手,只有對辦理了手機綁定銀行賬號的用戶才有效,如果不是“手機錢包”的用戶,這種手法是騙不了的。
13歲詐騙人員竟稱:
覺得好玩騙一騙就有錢花
據臨高警方調查,這種網絡詐騙手法是在去年年中在臨高出現的,詐騙人員多為輟學在家青少年或待業青年,他們在網吧上網時,發現別人利用這種手段騙錢后,便跟著學。
今年22歲的謝某格是臨高縣臨城鎮人,初中畢業后就讀于海南華僑商校,去年9月輟學在家。2013年1月8日,他在臨城鎮美臺某網吧進行詐騙時,被警方現場抓獲。警方調查了謝某格“財付通”賬戶資金來往記錄,一共有180條,金額為9599元。記錄顯示,他第一次詐騙的時間為去年10月22日,一共得手9筆,第一筆為100元。
顏某弟今年21歲,也是臨城鎮人,初一時就退學了。2013年1月10日下午4點半,被警方在臨城某網吧現場抓獲時,他剛剛詐騙100元得手。他交代,自己最多一次騙得2000元,總共騙了3000多元。可是,警方在調取他的“財付通”賬戶資金來往記錄時,顯示一共有173條記錄,金額為15070元。
令公安人員痛心的是,他們1月11日下午在新盈鎮某網吧跟蹤抓獲的一名詐騙人員年僅13歲!“你這么小,為什么做這種騙人的事?”面對公安人員的盤問,這位小男孩滿不在乎地說,“好玩啊,沒錢買零食,騙一騙就有錢花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經警方調查,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個男孩一共騙了1000多元,全部花光光。
新聞鏈接
人民日報調查:
花50元買軟件
可偷看他人聊天記錄
你可能難以想象,當自己在即時聊天工具上與朋友聊天時,聊天內容已通過某種方式被第三方看到。
當記者在百度上輸入“飛信聊天記錄”、“qq聊天記錄”等字樣的時候,很容易看到“飛信聊天記錄查看器”、“飛信消息查看器”、“qq聊天記錄查詢”、“查別人qq聊天記錄保證100%成功”等內容。
近日,記者嘗試通過某著名購物網站購買了一款即時聊天工具的聊天記錄查看器。賣方為記者推薦了4款服務級別不同的軟件,這4款軟件的價格依次遞增,但最貴的軟件服務也沒有超過100元。
記者試著花50元購買了一款,并在對方的指引下,在自己的電腦上成功安裝這款軟件,此后,記者驚奇地發現,自己通過某即時聊天工具所進行的所有聊天內容都會發送到安裝時所指定的信箱中。
據賣方稱,軟件在安裝完畢后便可刪除,安裝好的程序放在電腦中非常隱秘的位置,很難被發現。
這一體驗,讓記者驚出一身冷汗。在多家購物網站,記者見到了很多兜售類似軟件的賣家廣告,身邊許多同事也告訴記者,他們經常收到“你想知道他/她的短信記錄嗎?”“私家偵探,讓他/她的行蹤盡在掌握”等廣告短信。
從去年初開始,北京、河北、山西等20個省區市公安機關開展集中行動,短短兩個月抓獲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挖出非法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38個,摧毀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數據平臺和“資源大戶”161個,打掉從事非法討債、非法調查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非法調查公司”611個。
而不久前出臺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為網絡信息的保護,從源頭上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法律根據。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安部高度重視打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今后將始終對此類犯罪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群眾,要切實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要輕信或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無關人員;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并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及時報案。(據人民日報)
警方呼吁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管教
為什么網絡詐騙會頻頻得手?辦案人員說,主要是詐騙分子索要的金額小,受害人警惕性不高,從而上當受騙。
謝慈軍說查處這些案件的同時,公安機關召開全縣網吧業主會議,要求各業主加強網吧管理,發現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制止及匯報,同時要求文化部門對縱容未成年人上網或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網吧嚴厲查處。
? “家長也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不能因為工作或生意而忽視管教,”謝慈軍說。
?
相關鏈接
QQ盜號暗藏龐大黑色產業鏈
長沙出現盜號“110”電話詐騙 女子被騙1.7萬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