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有老人和他的相關證件。
??? 只因遷移戶口時被有關部門寫錯了姓名當中的一個字,原籍天水市清水縣、現居玉門市的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進有成了“黑人黑戶”,不僅不能享受政府補貼,老人的那段光輝歷史也被磨滅。子孫們十幾年的奔波,終究難以了卻老人的心愿,如今已經82歲的王進有很是憂慮:在有生之年,我還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名分”。
抗美援朝曾立三等功
數九寒天,寒氣徹骨,雪后的玉門油田生活基地白雪皚皚。與兒子王東興同住一室的王進有老人成天催促著兒孫繼續尋找他的“身份”。見到記者,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對幾十年前的事卻記憶猶新。
1931年11月7日,王進有出生于天水市清水縣土門鄉大佛村,在兵荒馬亂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全中國的消息讓他對解放軍崇拜至極,天天打探有關解放軍的消息。
1950年6月,王進有光榮地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青海一部隊工兵營戰士。王進有清楚地記得,他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向朝鮮開拔的日子是1953年1月31日。“那天,我們從西寧坐汽車趕到蘭州,然后又坐火車,大約半個月后到了朝鮮,被編入志愿軍部隊。”
第一次出遠門就到了國外,當時的王進有和他的戰友們對沿途和朝鮮的一切都覺得很新鮮,內心激動,也覺得自身的使命很神圣。可是,他們的這種新鮮感,很快便被戰場上的硝煙和他們從未見過的美國炮彈沖散了。在朝鮮戰場的那段日子,他們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脆弱。
王進有很慶幸自己在朝鮮戰場活了下來,可那段住山洞、臥草地的日子,給他的身體落下了終身的病根。1954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政治部批準王進有榮立三等功,并向他發出了喜報。1956年4月11日,王進有復員回鄉,被編入第一類預備役。
回顧那段坎坷而輝煌的歲月,撫摸著保存完好的軍功章、喜報、兵役證等證件,老人眼角有些濕潤。
一字之差丟了“名分”
王進有的歷史與現實,因著姓名中的一字之差而被隔斷了。
1992年4月,得知上級政府決定給抗美援朝退役軍人發放生活補助的消息后,已經隨兒子遷移到玉門市居住的王進有帶上復員證等部隊證件和證明以及戶口本,到玉門市民政局咨詢。可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發現,援朝老戰士是“王進有”,而眼前的這位老者戶口簿上叫“王定有”。姓名中的一字之差,讓民政局工作人員心生懷疑,當然也不可能給他辦理復退軍人登記手續。
那么,王進有與王定有是否為同一人,又是緣何造成這位援朝老戰士身份不明了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1986年,王進有的兒子王東興因前幾年招工到玉門油田并成家定居,考慮到腰腿疼痛的父親年邁后無人照顧,王東興便委托他人把父親的戶口轉入玉門東湖農場。就是在辦理戶口遷移時,天水市清水縣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將王進有的“進”字誤寫為“定”,且出生日期也與實際出生日期及復員證等證件不相符。
十幾年奔波難遂心愿
王進有的兒子王東興告訴記者,父親1992年4月在民政局咨詢,遭遇質疑后感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委屈,回到家幾天不吃不喝,他怕父親再受委屈,此后十多年來不再讓父親奔波,由他代為辦理。
“父親認為,他的歷史被別人遺忘甚至抹殺了,他也成了黑人黑戶,擔心在有生之年不能找回他的名分。”王東興擔憂地說。
記者了解到,從1992年開始,王東興工作之余的大多數時間耗費在這件事情上,在天水和玉門來回奔波,但終究不能如愿。2009年6月30日,天水市清水縣遠門派出所向玉門市老城區派出所出具證明一份,記者從這份證明上看到,遠門派出所明確表示:1986年戶口遷移時,誤將姓名“王進有”寫為“王定有”,誤將其出生日期由“1931年11月7日”誤寫為“1932年9月7日”。
拿到了這份證明,王東興原以為就可以在玉門市民政局辦理相關手續了,可是,民政局要求他到公安部門更改戶口,可公安部門的答復是需要調取原籍的戶口檔案。這樣一來,王東興找不到門了。
“半個多世紀前的檔案,我們從哪去調啊?”王東興一趟又一趟地奔波,失望的表情讓王進有老人心頭的憂慮越來越重。“我不是王定有,我是王進有。”老人經常扯大嗓門叫喊著。
“父親現在不缺吃穿,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名分問題。現在有關部門不能為他辦理相關手續,就是不承認他最引以為豪的那段抗美援朝歷史。他需要的不是補助金,而是對那段歷史的認可。”王東興說。
記者就此前往玉門市民政局咨詢,現任民政局優撫辦公室主任李玉玲聲稱她上任剛剛幾個月時間,還不知道此事,她當場從資料庫中查詢后答復:玉門市的所有優撫對象中無王進有或王定有。
在聽取了記者對王進有的情況介紹后,李玉玲答復:按照規定,1954年10月31日前入伍后退伍的人員,享受在鄉老復員軍人生活定補政策,針對援朝老戰士的補助政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實行了。李玉玲說,享受政策應該具有接續性,王進有在原籍未能享受政策,在玉門市也沒有接續,要想在玉門市享受補助,必須得由玉門市公安部門證明王定有與王進有是同一人。
正名之路遙遙無期,但王東興并不放棄。可是,找回父親的名分,原來比他想象的難得多。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