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入冬以來,內蒙古中東部邊境牧區狼害頻發。圖為一只被呼倫貝爾牧民捕獲的母狼。
12月16日深夜,阿巴嘎旗吉日嘎郎圖嘎查牧民阿拉騰布家羊圈里的31只羊被狼群咬死咬傷。看著滿地羊尸,阿巴嘎旗吉日嘎郎圖嘎查牧民阿拉騰布和與妻子一臉愁容。
公安邊防民警在阿巴嘎旗吉日嘎郎圖嘎查牧民家的狼襲現場做筆錄。
野狼都餓瘋了——內蒙古狼患背后的生態困局
零下40攝氏度的深夜,呼倫貝爾草原上寒風凜冽。熟睡中的新巴爾虎右旗牧民蘇尼爾全然沒有意識到,一場慘劇此時正在他家的羊圈上演:28只綿羊在極短的時間內命喪狼口,傷者無法統計。
自去年入冬以來,內蒙古中東部邊境牧區狼害頻發。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賠償機制,多數受損牧戶只能獨自承擔損失。狼禍究竟因何而起?
牧民全年的心血都“喂了狼”
“以往也有無人看管的羊群在野外遭遇狼襲,但狼進羊圈的情況還是頭一次遇到。”蘇尼爾說,最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狼襲羊群的事件,但一般都是在野外,因為正常情況下,狼不會進入離人生活較近的區域。“看來,這些狼真的是餓瘋了。”
與額爾古納市三河鄉蘇沁地區的牧戶劉福龍相比,蘇尼爾的損失并不算嚴重。就在一周前,劉福龍家的58只羊被狼群當場咬死,另有12只奄奄一息。在當地公安邊防官兵的努力尋找下,其余23只狼口逃生的羊在5公里外被發現。這次事件中,劉福龍的直接損失超過了7萬元。
“現場慘不忍睹,多數羊的氣管被咬斷,滿地都是內臟。”劉福龍說,算上這次,他家的羊在一年之內已被狼咬死了近90只,全年心血都喂了狼。
在內蒙古遼闊的疆域中,近年來并非只有呼倫貝爾草原上常鬧狼患,在位于自治區中部的錫林郭勒邊境草原上,狼群一次咬死幾十只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據錫林郭勒公安邊防支隊統計,去年冬天,僅阿巴嘎旗吉日嘎朗圖蘇木一個月內就接連出現8起牲畜遭狼襲的事件,羊、馬、牛等牲畜均未幸免。
截至目前,內蒙古各地尚無有關狼災的詳細統計數據,但據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兩個公安邊防支隊提供的數據表明,這兩個邊管區去年冬天至少已發生近40起狼害。公安邊防官兵表示,由于許多牧戶遭受狼襲后都“自認倒霉”,沒有上報,因此實際情況可能更為糟糕。
雪災激發“狼性” 補償機制有名無實
牧民說,內蒙古多年不遇的大雪是禍患的起因。這個冬天,僅在呼倫貝爾市,受災草場面積就達9600萬畝,牧草掩埋程度達90%,低溫酷寒天氣也比往年提前了半個多月。
“常在附近活動的那幾個家伙最近瘦得皮包骨,走路直打晃,看著真挺可憐。”陳巴爾虎旗海拉圖嘎查牧民陳會民說,正常情況下,狼不會侵犯有人看管的羊群,但去年冬天以來的大雪讓它們無處覓食,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鋌而走險偷襲羊群。
陳巴爾虎旗東烏珠爾蘇木牧民額爾敦烏拉告訴記者,前些年內蒙古曾開展過轟轟烈烈的滅狼運動,導致狼的數量急劇減少。但在狼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后,公安邊防部門對獵狼的行為予以了嚴厲打擊。由于不能再實行捕殺,牧民只能用加高羊圈、設放假人、飼養大型犬、燃放煙花爆竹、焚燒驅狼香以及安裝驅狼燈等多種方法應對狼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內蒙古各地還沒有出臺完善的相關補償方案,多數情況下,損失還得由牧戶自己埋單。
“羊被狼咬死了就自認倒霉唄!”牧民張玉榮表示。淳樸的牧民很少有人知道,國家早就出臺過相關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第14條規定:“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
一位地方干部表示,當地政府目前還沒有設立專項補償資金,因此只能從其他渠道幫牧民“補”回一定損失。
狼災的實質是黃羊數量銳減生物鏈受損
在陳巴爾虎旗委書記高昇看來,加速生態建設和建設優質棚圈是減少狼患的關鍵。“生態治理好了,狼侵擾牧戶的次數就會減少。棚圈堅固,狼就進不去了。兩方面相結合,才能治標治本。”
“無論生態如何恢復,‘狼吃羊’的本質都不會改變,狼與羊的故事肯定還要繼續下去。”內蒙古自治區林業監測規劃院長期研究草原生態問題的陳蓉伯表示,在生物鏈中,真正與狼相對應的“羊”其實應為黃羊。若想讓牧戶少受損失,進一步增加野生黃羊的種群數量才是根本之道。
陳蓉伯說,由于人類活動嚴重擾亂了黃羊的遷徙路線,導致黃羊種群數量急劇減少,質量有所下降,從而使生物鏈中的“狼羊”數量嚴重失衡。
“正常情況下,狼的行動軌跡始終與黃羊的遷徙軌跡保持一致,因為現在內蒙古的黃羊太少,狼就只能改為襲擊家羊。”他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雪災只是表面現象,生物鏈受損才是鬧狼災的根本原因,頻發的狼災實為人禍的延續。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邊境線和牧民草場圍欄的阻擋以及人為的驅趕,都是黃羊種群數量減少的重要因素。
為盡量減少邊境圍欄對野生動物的影響,我國在邊境線上已開辟了多條生態通道,但相關專家認為,數量仍遠遠不夠。“畢竟黃羊和人的思維方式差異很大,即便留了通道,多數黃羊可能也無法找到,這個難題仍亟須破解。”陳蓉伯說。
此外,由于黃羊群對草場的破壞較為嚴重,許多牧民對它們都存在防范心理。為防止草場遭到破壞,一些牧民或單位會經常驅趕它們,“過街老鼠”般的境遇讓黃羊只能進一步縮小活動范圍,處境十分尷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