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現運營的近180座機場中,70%虧損,江蘇13個省轄市9座機場有7個“吃不飽”。記者深入調查發現,江蘇不少地市規定所屬各部門、各單位每年包機出行的次數,甚至出臺文件強迫下屬單位包機出國出境考察,為機場“輸血”。
江蘇9個機場,7個虧損
今年5月,隨著揚州泰州機場的開通,江蘇13個省轄市密布了9個民用機場,然而,火熱的建設浪潮卻難掩機場運營之蕭條。在江蘇9個機場中,除南京祿口機場和無錫碩放機場外,其余7家均虧損,有的甚至茍延殘喘,淪落為當地的沉重負擔。其中,2012年常州奔牛機場旅客吞吐量為108萬人次,離飽和量500萬人次相差甚遠;鹽城機場吞吐量為31萬人次,大部分來源于行業和單位包機。
為何占比近八成的機場全部處于虧損狀態?原因有兩個:
其一,地方政府盲目跟風修建機場,導致供需嚴重失調。江蘇省政協委員余成安指出,供大于求是導致機場生意慘淡的罪魁禍首,在江蘇,機場密度高達每萬平方公里0.9個,這意味著全省所有縣級城市、人口10萬以上的城鎮,1個半小時車程內可到達多個機場。并且,為搶奪航線航班,小機場不惜額外向航空公司及相關單位支付補貼費用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這無形中抬高了運營成本,對于機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其二,大型機場搞壟斷,中小機場很難“吃飽”。江蘇9個機場中,除南京祿口機場,其余8個均屬中小機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在大型機場長期壟斷客源、航線的情況下,中小機場本來就不多的客源極有可能外流至周邊大型機場。比如,無錫碩放機場和常州奔牛機場每天直飛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航班約五六個,但毗鄰的上海虹橋機場在這些航線上的運力一天可達40多班,而且上海虹橋機場引入了多家知名航空公司,靠低票價吸引客流的現象屢見不鮮,如此一來,中小機場實在難與大型機場共分一杯羹。
機場建一個虧一個,為什么政府還是熱衷于投入大量資金建機場?歸根到底,是政績工程在作祟。采訪中,各地政府都將機場、碼頭作為炫耀的資本,作為招商引資的城市名片,鹽城市放著優美的沿海灘涂風光和自然生態不炫耀,卻要炫耀建了十多年、年年虧損的機場,實在令人費解。
政府公費買客源,傷了誰?
記者發現,鹽城南洋機場開通了鹽城至我國臺灣、鹽城至韓國首爾的兩條航線,這是南洋機場航距最遠、票價最高的兩條航線,令人驚訝的是,這兩條航線自開通以來,大部分客源靠公務包機來“喂”。為達到“輸血”目的,鹽城各單位規定,到臺灣、韓國考察,必須要經過鹽城南洋機場,否則機票不予報銷,這就導致了好多單位舍近求遠。
“說是考察,其實就是公費旅游。”鹽城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高管朱某直言,他去年一年兩次被邀請去臺灣考察,事實上沒辦成一件公事。據朱某介紹,鹽城每個機關單位都會定期組織員工包機出行,各單位輪流飛往臺灣、首爾,造成了南洋機場飛往臺灣和首爾航線月月紅火的假象。
無獨有偶,為扶持揚州泰州機場,揚州市政府和泰州市政府各自發文,鼓勵機關工作人員出行乘飛機,且首選揚州泰州機場。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江蘇9個機場近270條航線中,超過20%的航線是由政府公務消費為機場填補客源。
“前些年,不少地方政府將建機場作為政績,如今機場虧損、航班虧損,成為地方發展的包袱。面對困境,政府包機未必是一服良藥,很可能使包袱更加沉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朱國仁如是說。
包機出行,誰最痛?
事實上,政府以各種名義的包機出行,對機場的貢獻力只是杯水車薪,然而,這看似小額的隱性支出,卻深深刺痛了納稅人的心。
南京工業大學法律與行政學院副院長劉小冰教授認為,官員用納稅人的錢吃喝玩樂形成了“腐敗消費結構”,這種消費結構完全背離了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而變成“取之于民、用之于官”的腐敗態勢,并且與中央要求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更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馳。“這樣的行為刺痛了每一個納稅人的心。”
有人質疑,花納稅人的錢難道就可以這樣隨意?《江蘇省省級機關差旅費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出差人員乘坐飛機要從嚴控制,出差路途較遠或出差任務緊急的,經單位領導批準方可乘坐飛機。未按規定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自理。
對于政府通過公務消費給機場定向輸血的行為,淮陰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江應中教授說:“政府的權力是有邊界的,必須尊重權力,切不可越界。像鹽城、揚州、泰州這樣通過政府發文的方式要求對機場定向輸血,恰恰是‘出軌’行為。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的正常運行,必然導致公務人員在出差時,機票再貴也要坐的怪現象,這不但增加了公務消費支出,而且造成機場服務價格居高不下,這對其他乘機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包來的飛機光艷的是政府的“面子”,苦的是納稅人的“里子”。其實,無論是從稅收的角度還是市場的角度來看,最終為政府包機“埋單”的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政府部門用權力為機場“攬生意”,得到了面子,卻丟掉了民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