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奇教授希望能夠復活在3.3萬年前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1856年,考古學家在德國的尼安德山谷首次發現了尼安德特人,此后關于該人種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0日的報道,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喬治·切奇所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已基本完成了對尼安德特人的遺傳代碼的破譯工作,目前正在尋找一位“勇敢的女性”來進行代孕,他堅信自己能夠利用克隆技術復活早在3.3萬年前就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現年58歲的切奇教授是遺傳生物學領域的先驅人物。上世紀8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曾在他的大力協助下繪制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他認為,尼安德特人實際上是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種族,而他的研究小組將借助現代醫學重新復活尼安德特人,此舉將會造福于人類。
計劃克隆尼安德特人的遺傳學教授——喬治·切奇。
“尼安德特人可能與我們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的頭顱相對于現代人來說更大,所以他們有可能比我們更加聰明,如果克隆成功的話,未來的他們或許能夠創造一種新的尼安德特人的文化,甚至有可能會形成一種政治力量。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人類的多樣性,這對于人類進化和社會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們認為對尼安德特人進行克隆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奇教授介紹說。
據報道,切奇教授的一些設想來自于1993年由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情節,片中人類曾借助琥珀中的DNA對成功克隆了恐龍。切奇說:“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尼安德特人的遺傳代碼的破譯工作,我們會基于這些代碼構造出尼安德特人的DNA,然后將DNA植入到干細胞中。接下來,我們再把含有尼安德特人遺傳信息的干細胞植入到人類胚胎細胞中。而最終代孕母親分娩出來的嬰兒將是一名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比現代人更大,可能要比人類更為聰明。
不過切奇教授也表示敢于代孕尼安德特人克隆體的女性并不多見。“我們正努力尋找一位富有冒險精神的女性來參與尼安德特人的代孕計劃。我們所掌握的一系列先進技術已經能夠將尼安德特人的克隆變成現實,況且我們已經能夠克隆哺乳動物,所以克隆人也應該不是什么問題了。”
許多專家認為,切奇教授的克隆項目目前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也有些不少人提出質疑。一些專家認為,即使代孕母親成功產下尼安德特人,但尼安德特人對現在的疾病沒有免疫了,很難存活在當今世界上;即使他在生理上很健康,但他可能在心理上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還有些人指出,在倫理上,克隆人類是不道德的。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一個場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