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27日消息(記者 楊杰 任錦雯)“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東西!”近幾天來,又一個熱詞橫空出世,就叫“光盤”。與“舌尖上的浪費”不同,這是一個相當討喜的詞語,號召大家“吃光、喝光、打包光,不浪費一粒糧食”。
這些天來,沒有哪個話題受關注程度能比得上抵制鋪張浪費,這一現象自然也成為今年兩會上,諸多委員、代表們建議進言的焦點之一。而在本報所特別開辟的“微話題”欄目中,諸多網友針對“年終聚會”“舌尖浪費”展開激烈討論。
微博熱議:“光盤”行動必要,但勿流于形式
在海口網(m.yinhu3.com)“微話題”交流平臺上,昨日話題“舌尖上的浪費”一經公布,便吸引了眾多網友跟貼討論。
微博博友紛紛表示,大力開展“光盤”行動勢在必行。“@最愛說句心里話best”表示:有人質疑嚴禁公款消費、嚴禁奢侈浪費影響到拉動內需、影響餐飲、娛樂業的發展,影響服務業以至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多為貪腐官員,是嚴禁公款消費的直接受害者,他們對禁令很不習慣。但是,直接受益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是廣大市民百姓。嚴禁公款消費,抵制鋪張浪費勢在必行。
而博友“@若善爸爸”顯得有些失望:說好的公司年會也取消了,覺得矯枉無需過正。嚴禁奢侈浪費不等同于禁止聚餐。所以,單位聚餐可以進行,但應把握前提適可而止。
而“@特立獨行的豬”則開門見山認為:無監管的奢侈浪費和一刀切的所謂“節儉”,本質上并無區別。
不僅是預訂數量大幅縮水,很多飯店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訂潮。“最近經常接到退訂宴席的電話。”濱海大道一家星級酒店中餐部工作人員透露,最近該酒店已開始主動給之前預訂酒席的客戶打電話,詢問是否有臨時變化,“就是擔心客戶都集體退訂,飯店損失太大了”
“現在預訂集體餐的全是私營企業,事業、公務員單位的一桌都沒有,全都提前退了。”滿福隆酒樓負責訂餐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樣的確可以狠剎公款吃喝、鋪張浪費的不正之風。不少單位聚餐,一般都是公款消費,浪費多少都不心疼。而私營企業多是自掏腰包,浪費現象相對少些。”很多市民對此普遍叫好。
海口不少餐廳遭遇退訂潮
歲末年初,本應是年會、商務宴請高峰,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我市不少餐廳2013年卻沒迎來類似往年的火爆生意,不少已預訂好的生意最近幾天也遭退訂。
“往年臨近春節,一般是提前1個月才能預訂到本月的宴席。而現在,只要提前兩三天說就可以。”海甸五西路上一家連鎖餐飲店負責人表示,“2013年公司、單位聚餐的數量確實比去年同期少了很多。比如說本月的3桌以上的集體訂單,目前為止是128桌,而去年同期的這個數字是214桌。”
飯店試水“分盤制”“半份制”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餐飲企業義不容辭。多想些好招妙招,引導顧客樹立節約意識,雙方共同努力,才能讓浪費的現象越來越少。”連日來,海口市部分餐飲企業已經行動起來,采取主動態度和有效措施,和消費者一起抵制餐桌浪費。
26日,記者走進海秀路上的省軍區迎賓館,在二樓包廂中,一桌客人面前每人擺放著一個小盤子,桌子上也見不到任何菜肴,“每上一個菜,服務員都按人數分到每人的盤中,令人頭疼的浪費現象有效解決了。”負責人表示,杜絕浪費,靈活經營很重要。“以前我們都用12寸碟,針對集體聚餐我們推出了7寸碟。試行分盤制后,廚房嚴格按顧客預訂就餐的人數配料做菜,比如排骨,上菜時每人一小碟,每碟里只有一塊,客人基本上都能吃掉。”
此外,不少餐飲單位還推行了“半份制”。在人民大道上的壹加壹餃子館,前來就餐的林曉和朋友有些犯愁:兩個人點了3個菜和1盤餃子,但是擔心主食會吃不完又不方便打包。“沒關系,先生,我們這里可以只點半份,或者您還可以選擇不同口味的各來半份。”那頓飯,林曉和朋友吃得很滿意,“飯菜很豐富,最關鍵的是按需取量,減少了浪費和打包的不便。”
此外,記者在不少火鍋店、自助餐廳注意到,很多店還堅持著一項退菜制度:如果顧客點的菜吃不了,可以按原價退掉。這樣,既減少了顧客的支出,更減少了浪費。同時,餐廳服務員在顧客用餐之前都會進行“按量取餐、勤拿少取”的提示,一旦發現肆意浪費的現象會進行口頭提醒,剩下的食物如果超過規定重量,要收取象征性的懲罰費用。
代表委員建議:建立長效機制 力推創新模式
針對“舌尖上的浪費”現象,省人大代表彭京宜直言:必須建立“四位一體”的長效機制。“現在反對浪費已經形成了空前影響,要鞏固成果須要建立‘權利、義務、責任和責任追究機制’四位一體的長效機制。”要做到零違規,就是要讓違反規定的人必然承擔責任,懲罰并不在嚴厲而在于在規定面前人人平等。
與餐飲行業打交道25年的省政協委員韓業禮認為,對付鋪張浪費、公款吃喝等現象除依靠嚴刑重典外,餐飲企業要從具體的落實上創新模式。他表示,目前海口不少餐飲企業開始試行的“分盤制”、“半份制”等創新舉措,有效避免了鋪張浪費,應大力提倡。
今日微話題
蔬菜獲稱“綠色豬肉”?菜價何時低位運行
近來,幾條關于蔬菜價格的新聞讓諸多家庭主婦頗為頭疼:一是由于之前持續受到低溫陰雨影響,海口蔬菜價格越來越“熱”,不少蔬菜已進入4元時代,10元錢只能買2斤大蔥;二是我市年缺口蔬菜量12萬噸以上,這也成為了海口菜價“高溫”不止的始作俑者;三是菜價不斷走高的同時,不少菜農卻因為成本過低不愿意種菜。因此,“拿著最低的工資,吃著最貴的菜”現象,短時間內還難以完全解決。
由此,很多海口網友創造出“綠色豬肉”這個詞,來表達對菜價高的無奈,“雖是蔬菜,但價格有時卻和豬肉不相上下”。在無奈的同時,大家不斷發問:蔬菜價高已不是一兩天的事情,既然找到了不少癥結,比如菜賤傷農、種植面積小、需大量從外省進島等,為什么不對癥下藥呢?比如提高菜農的蔬菜收購價、擴大種植面積、興建蔬菜冷庫等。
面對“肉價即菜價”的長期現象,您有何意見或建議,今日“微話題”?邀您來開腔。我們將帶著您的寶貴觀點走進兩會會場,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探討解決之路。
參與方式:
1.登錄海口網首頁(m.yinhu3.com)進入2013海南兩會專題,在“兩會微話題”欄目,即可參與當天話題討論。
2.發送您的觀點,至網易郵箱:serena473@163.com。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