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清晨,北京降水相態多樣,雨夾雪、雪、凍雨同時存在,新年以來第四次“霧霾壓城”持續至第五日。受冷空氣影響,當日北京大部分地區的空氣質量指數轉為重度污染級別,2月1日有望連跳二三級,達到優良級別。圖為游客在霧氣重重的北京天安門廣場游玩。中新社發劉關關 攝??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電? “自強不吸,厚德載霧。霾頭苦干,再創灰黃。”這是在本月遭遇的第四輪霧霾天氣里被網友戲謔的“新北京精神”。
31日8時,中央氣象臺解除了大霧藍色預警和霾黃色預警,官方提出的原因是從2月1日起,將有冷空氣南下,霧霾會隨之消散。但記者發現,8時的北京城,依舊“灰云壓城”,空氣質量也沒有明顯好轉。
除北京外,據中央氣象臺預警信息顯示,自31日4時起,新疆、河南、山東、貴州、河北、遼寧等多個省級以及市級氣象局持續發布大霧預警和霾預警。其中,山東濟南、淄博、東營市的大霧預警達紅色最高級別。
從30日開始,中國中東部局地開始了小范圍降雪,降雪為交通造成了不少麻煩,遼寧、河北、北京31日早晨均發布了道路結冰預警。
記者7時出門發現,小區地面上結了一層薄冰,走路打滑,路上有晨練的老人不慎摔倒。三環路面也很濕潤,汽車行駛非常緩慢。
“這地上的一層冰叫‘地穿甲’,北京上一次出現大概是2001、2002年,車連立交橋都上不去”出租車司機吳師傅對中新社記者說。“霧霾天”遇上“地穿甲”,這能見度差與地濕路滑的結合可謂雪上加霜。據吳師傅回憶,當時路上的車比現在少大概200萬輛,但依舊造成了整個城市的交通大癱瘓,最后是在立交橋上鋪了破被子車輛才能往上走。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31日白天到夜間,大范圍雨雪降溫天氣“統治”中國中東部,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區,降溫幅度達4~8℃,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14℃,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西部、吉林中部、遼寧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31日至2日有大雪,局地有暴雪;江漢、黃淮南部、江淮等地有中雨,部分地區有大雨。
氣象專家表示,受雨雪天氣影響,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將有所減弱。但31日全天,華北、黃淮、四川盆地南部等地仍有輕霧或霾,局部地區有中度霾或能見度小于1000米的霧。
據環保部通報,中國30日的灰霾面積達到143萬平方公里,而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全國霧霾平均日數為1961年以來第一高值。
盡管全國的大霧預警今日已解除,但民眾期待的,除1日即將到來的能消散霧霾的冷空氣外,更多的是能夠治愈霧霾的長效機制。
“今天的‘地穿甲’雖然沒那么嚴重,但上次沒霧啊,10年前北京的空氣還好著呢!”吳師傅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