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7日電 香港大公網7日刊文關注中共“60后”高官群體。文章說,“60后”高官群體的出現,主要得益于中共的干部年輕化戰略;這個群體給人的印象是年輕、高學歷、有實踐經驗和人文社科背景等。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結束的地方兩會,“60后”省級官員就大幅擴容,“60后”省部級官員已達到8位,其中孫政才、胡春華兩位更是晉升為政治局委員,進入中共的決策層和國家領導人行列。
而從副省長來看,本屆地方兩會更是有71位“60后”履新,從而使“60后”副省長群體總人數達到了112人,其中女性“60后”副省長為14人。如果再加上上一屆省委中有118位“60后”常委(這其中絕大部分常委會獲得留任,再剔除一些重復的),中國“60后”省部級官員(包括副部級)總共可達200人。
60后”高官群體得益于干部年輕化戰略
“60后”高官群體的出現,主要得益于中共的干部年輕化戰略。在省區市黨委換屆中,中共明確要求省級黨委班子中,50歲以下的要有3名,45歲左右的要有1名。
在這個規定下,在領導班子配備上呈現出“4、5、6”的三級梯次格局,即:既有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60歲左右),也有50年代出生的(50多歲),還有60年代出生的(40多歲),形成老中青搭配的官員格局。
“60后”高官群體的特征及從政路徑
對大多數觀察者而言,“60后”省部級官員給人的印象是年輕、高學歷、有實踐經驗和人文社科背景等。
首先是年輕。40多歲的年齡在高官隊伍里還是一個年輕的年齡。其次是高知化?!?0后”官員在改革開放年代長大,大部分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期間進入正規高等院校學習,具有完整的教育經歷。
第三是人文社科背景的多。與“知識化”相連的是,“60后”高官多數具有人文社科背景。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領導干部群體崛起,符合現代國家治理的趨勢。
第四履歷完整,有豐富的實踐經驗?!?0后”高官少有在某個職位上呆很長時間的,也很少在某個行業和領域為官并得到提拔重用。一般來說,他們都在多個崗位得到鍛煉,有些崗位的行業跨度還非常大,并有著中央與地方的工作經歷。這主要源于中共的干部交流機制。
?
?
?
?
相關新聞:
巴基斯坦高官:希望中國在瓜達爾港建海軍基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