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爆竹,過年多了“響亮的點綴”。但這點綴卻在震耳欲聾之余一次次變身引發火災事故的“闖禍胚”。此外,春節期間飆升的PM2.5濃度,也讓人們不能不再次審視禁放煙花爆竹的現實迫切性。
近20年來,關于是否該禁放煙花爆竹的爭論,從未休止。如今,國內已有城市全面禁放煙花爆竹。上海若全面禁放煙花爆竹,從市場、執法到習俗,三個方面分別需要怎樣的考量?記者就此采訪了三位市人大代表。
市場
申城可否禁售煙花爆竹
20世紀90年代初,申城出了一樁社會新聞:一戶市民過年娶親,燃放“高升”炮仗,不料,“高升”從空中落下直接在新娘頭頂爆炸,喜事變成了喪事。當時春節期間全市各大醫院門急診疲于救治此類傷害事故。1993年,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100多名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7份議案,強烈要求禁放煙花爆竹。
立法能否禁放煙花爆竹?如果有幾十萬人在除夕上街巡邏監督,警察嚴格處罰違法燃放者,不會沒有成效;一些城市的確也這么做了,很是立竿見影。但這種效果又能否持續?一來,執法成本太高,需要幾十萬人放棄假日加班加點;二來,社會心理抵觸,當時人們還不知道有PM2.5這回事。
但煙花爆竹造成的極端人身財產損失,當時已是事實。尤其劣質煙花爆竹,更是肇事元兇。于是,立法就設定專賣許可制度,在流通環節杜絕劣質煙花泛濫上海市場。1995年1月,《上海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實施。18年來,本市煙花爆竹引發的傷害和火災事故降幅明顯。
“今天,許可制度本身卻要重新審視。專賣許可本身會帶來潛在的壟斷,造成市場不公;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上切斷煙花爆竹引發的公共安全之害、環境污染之害、市民身心健康之害,上海市場到了向煙花爆竹說‘不’的時候。”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維樂馬律師事務所主任厲明說,上海應該像當年禁售毛蚶那樣禁售煙花爆竹。為此,他將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書面意見,建議公安、環保、衛生等部門盡快制定“禁售令”。此后,他還將提交議案,建議上海地方立法全面禁放煙花爆竹。
執法
“限時限地”需婦孺皆知
《上海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還設定了另一個重要規則——“限時限地”燃放,明確在重大節日期間,經市政府批準允許在規定的區域和時間內燃放煙花爆竹。這一規則也曾被各地借鑒,但迄今為止的事實表明,“限時限地”并未全面落實,隨時隨地燃放煙花爆竹,并非個案。
今年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火災事故頻頻發生。其中,小區陽臺正是引發火災事故的“肇事地”。來自市公安部門的統計顯示,除夕本市共發生居民陽臺火災97起,占當夜火警總數的43.7%;初四到初五凌晨,共發生居民陽臺火災45起,占火警總數的31.7%。這些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也帶來一定的財產損失,其中一戶人家因為火苗由陽臺竄入室內,被一把火燒得傾家蕩產。
陽臺能否燃放鞭炮?不能!2011年,本市新增了四處禁放場所——搭建外立面腳手架的在建工地周邊50米范圍內、所有建筑物室內、屋頂、陽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今年,在四處之外,又增加的一處禁放場所:外墻保溫材料為易燃或可燃的建筑物周邊60米范圍內。
“室內、陽臺、屋頂、腳手架周邊50米、有保溫材料的外墻周邊,這些地方跟居民生活密切相關,也是最容易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災的重災區,但‘五大場所’尚未家喻戶曉。”市人大代表、長寧區天山路社區天山三村居委會主任張雅玉調查表明,社區管理水平有差異,有的小區會在春節前告知居民“五大區域”,但也有一些小區管理“渾渾噩噩”。
“截至目前,對在禁放場所燃放煙花爆竹的案例,公安部門究竟如何處理,尚未見到集中報道。”張雅玉說,每個市民都應遵守“限時限地”規則,既是對自身安全的保護,更是對公共安全的維護。
“五大禁放區域必須廣而告知,在小區之外,更廣泛、更便捷、更有效的傳播渠道要盡快發動起來,比如,讓這方面的公益廣告進入人流密集的地鐵車廂。”張雅玉說,她將就此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書面意見,在立法“全面禁放”煙花爆竹之前,現有禁放場所亟需婦孺皆知。
習俗
爆竹不是年味唯一選擇
爆竹總惹麻煩,為什么過年總還少不了它?在古老的民間傳說里,“年”是一頭怪獸,“年”來了,人們就放爆竹,一驚一乍響個沒完,“年”就嚇跑了。如今,“爆竹情結”又有新內涵,聽聽大年初四到初五徹夜不斷的爆竹聲,就不難知道人們在其中寄托了多少求“財”若渴!
追求財富,沒錯。但認為大放爆竹便能引得財神的青睞,卻是一種愚昧。更何況,這種追求是以犧牲環境、資源、健康和公共安全為代價的。“過年要有味道,也不能單單指望煙花爆竹。其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早已讓怎么過年變得非常多元化。”市人大代表、上海博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愛新覺羅·德甄說,過年時,愛寫春聯的,不妨“大筆點春”,參加社區的、全市的春聯大賽,為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寫寫楹聯;愛旅行的,走出國門,或者就在周邊轉悠轉悠,也很有趣;熱心公益的,就去養老院、福利院做做好事;更重要的是,難得見面的親人們團聚一下,聊聊天,讀讀書,看看戲,聽聽音樂,優哉游哉,多愜意!
事實上,多元化的過年方式已經帶來了改變。今年春節期間,申城煙花爆竹垃圾總量較去年減少兩成,少放、不放煙花爆竹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走進申城不少小區,一個個高掛的大紅燈籠,一張張喜氣窗花,無不透露著紅紅火火的濃郁年味。
“沒有不可變化的習俗,不變的,是我們永遠追求向善向上的生活情趣。這種情趣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是干凈的空氣和安全的秩序;引導這種情趣,則需要更符合時代需要的社會管理新思路。”愛新覺羅·德甄說。(記者姚麗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