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早已蓋過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的嚴介和,突然在甘肅市場陷入“債務門”。
嚴介和是太平洋建設集團(以下簡稱“太平洋建設”)的創始人,春節過后,有關太平洋建設蘭州項目拖欠貨款的消息被傳得甚囂塵上,隨即各種質疑撲面而來:一種說法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的嚴介和將面臨更多的債務危機;另一種是號稱斥資數百億元在蘭州新區及蘭州新城開展BT業務模式的太平洋建設,正遭遇到蘭州新區地方政府履約率低下等問題,進而誘發太平洋建設本身資金鏈緊張。
連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深入蘭州新區及蘭州新城建設現場,發現嚴介和旗下太平洋建設已經變為當地的“問題公司”,而嚴介和主推的BT模式也在當地陷入信任危機。
春節之后的第一場雪依然覆蓋在蘭州新區的每一個角落。或許因為積雪難消,正月十五前后,由太平洋建設承攬的蘭州新區多個道路施工現場仍然冷冷清清,人跡罕見。
但這并不妨礙太平洋建設成為蘭州新區最大的施工方和債主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太平洋建設通過BT模式(編者注:是英文Build和Transfer縮寫,意為建設—移交,BT模式也稱為回購模式,即政府把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任務交給社會資本,在社會資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后,再由政府出資分期付款和利用補償措施等方式完成對基礎設施的收購)在蘭州新區已經完成了至少200公里各類道路的建設,總造價超過28億元,“即便按照蘭州新區審計部門已經審計完畢的投資額計算,我們也有21.6億元的施工額度得到了政府最終確認。”太平洋建設甘肅項目總指揮、太平洋建設第一集團公司總裁張偉峰向記者介紹。
如張偉峰所言,在這一距離蘭州中川機場咫尺之遙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里,記者現場看到,包括迎賓大道在內的數十條骨干道路已經成型,與之相隨,沿線也處處可見太平洋建設的施工項目部和彩旗飄搖。
但頗為蹊蹺的是,就在春節過后,記者就得到消息,太平洋建設正在卷入一場“債務門”——“太平洋建設旗下的砂石供應商王先生被拖欠近2000萬元的貨款,在項目基本結束后,只收回不到800萬元”。
號稱斥資數百億元,采取BT模式銜枚疾進推進的蘭州項目,何以陷入千萬元材料款欠款風波?
本報獨家獲知,悲喜兩極的深層次原因在于,采取大量墊資BT模式開展業務的太平洋建設正遭遇到業主方(蘭州新區)延緩付款流程而步入資金鏈吃緊的尷尬窘境。
與此同時,太平洋建設此前曾大張旗鼓號稱欲斥資220億元在蘭州新城移山700座的浩大造地工程,也將面臨一系列變數。
欠款5000萬那件“小事兒”
太平洋甘肅蘭州新區項目所有的對外欠款總額,為5000萬余元。
“我們最大的通用材料供應商,就是甘肅壽鹿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壽鹿山水泥),總計購買他們的水泥材料2100多萬元,目前還未付的水泥貨款超過1100萬元。”2月21日,張偉峰向記者獨家回應稱,經內部確認,所謂的砂石供應商王先生就來自壽鹿山水泥。
就在春節前,經過協商,甘肅太平洋投資有限公司向壽鹿山水泥支付了400余萬元貨款,加上之前支付的500萬元貨款,合計支付900余萬元。
“這一付款方式和年度付款金額,是我們雙方依據合同協商得出來的結果。”張偉峰向記者出具的合同顯示,太平洋建設向壽鹿山水泥的付款方式為每月結算支付一次,結算支付額不少于發生額的50%,剩余50%在每段路面工程完工第七個月內付清。
記者獲得的該份合同顯示,上述欠款材料95%以上用于太平洋建設蘭州新區項目。按照協議,太平洋建設在春節之前要向壽鹿山水泥支付不低于1050萬元的款項,即50%貨款,但實際支付額度低于50%,約為900萬元。
“合同第十六條也約定,爭議解決方式為:如發生爭議,由雙方友好協商解決;也可由當地工商部門調解;協商或調解不成,則可提交仲裁或上訴法院。”張偉峰坦言,如果單純從合同約定付款額不少于50%這一條看,太平洋建設的確構成違約。“但也是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雙方友好協商,才實際向壽鹿山水泥支付了超過40%但又不足50%的貨款。”張偉峰稱,壽鹿山水泥是太平洋建設甘肅項目里面最大的通用材料供應商,“我們認為雙方的利益鏈很長,生意會相互幫襯,他們應該能體諒太平洋甘肅有關項目回款進度慢的難處。”
顯然,在張偉峰看來,壽鹿山水泥單方面違背契約精神和友好協商的基礎,擅自將討債意愿向媒體曝光,導致太平洋建設的美譽度遭受到了嚴重破壞。
張偉峰說:“院長(太平洋商學院院長嚴介和)和主席(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嚴昊,嚴介和的兒子)經常要求我們將企業口碑作為生命一樣去愛護,更何況總資產遠超百億元的太平洋集團根本不差這幾個錢。”
而事實上,太平洋建設在2006年曾與多家大型銀行陷入借貸糾紛。此后,嚴介和一方面聲稱絕不再借貸銀行一分錢;另一方面,他號稱太平洋建設已價值數百億元,同時將其打造為太平洋建設以BT模式承接項目之后實施融資的中國鄭和艦隊資本國際集團。這一格局之下,嚴介和時常自嘲“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
采訪中,包括沙姓、朱姓、李姓等多位太平洋甘肅項目核心高層人士均向記者證實,欠債屬實,但的確屬于協商的結果,另一方面,太平洋建設之所以連幾百萬元都拖欠不付,根源在于業主方(蘭州新區)資金困難。
上述人士向記者坦言,包括壽鹿山水泥廠在內,太平洋甘肅蘭州新區項目所有的對外欠款總額為5000萬余元。對此,記者又向景泰縣壽鹿山水泥廠多位管理層求證,幾位高管均矢口否認他們曾找媒體告過狀。“房地產行業前景不好,我們還指望2013年能繼續成為太平洋的重點客戶呢。”此后,相關負責人也說出了自己的真實“顧慮”。
據記者調查了解,蘭州新區的基礎工程項目有85%出自太平洋建設之手,剩下15%,由兩家省屬國有企業完成。要一個民營企業集團做好一個國家級新區85%的基建工程,嚴介和顯然也有自己的壓力。他公開稱,“目前太平洋建設跟下線履約率達到85%,要做到100%的盡善盡美,即便有一萬個嚴介和,也難以做到。”
債務“連環套”
嚴介和的BT模式秘訣就曾被公開解讀為無底線地向工程下游轉移墊款壓力。
“沒有太平洋建設,就沒有蘭州新區晉升為國家級新區的今天。”蘭州新區管委會一位中層管理人士表示,原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陸武成對太平洋建設的這一評價,迄今仍然適用。
該人士稱,新區管委會2010年11月甫一成立,荒蕪一片,壓根就找不到像樣的大型企業愿意來開墾拓荒。但出人意料,太平洋建設居然以BT模式,承攬了新區最頭疼的60%以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資料顯示,蘭州新區于2010年11月掛牌成立,規劃面積806平方公里。次年10月,蘭州新區管委會與太平洋建設以BT模式簽訂了基礎設施建設框架協議。
按照甘肅省規劃,總面積超過800平方公里的蘭州新區,未來將是一個宜居宜業的生態綠城、多湖水城、現代新城和巨型能源化工基地。毫無疑問,上述藍圖一旦揮就,則僅基礎設施建設將形成近千億元的規模。
深諳個中利益之道的嚴介和并非未卜先知。其2010年底正式進駐蘭州新區后,即以業主方在建設過程中提前支付不少于20%資金的太平洋式BT模式,承攬了大量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進入蘭州新區迄今,太平洋建設在這里已經至少完成了超過28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集團公司為此墊付了超過10億元的各類資金。”張偉峰介紹,太平洋與蘭州新區的項目BT模式約定為:項目開工第一年(2012年)蘭州新區支付總造價的25%,完工之后的第一年(2013年)、第二年(2014年)陸續再支付總造價的25%、25%,完工之后的第三年(2015年)、第四年(2016年)各支付總造價的15%和10%,以上合計100%。
知情者估算,如合作順利,太平洋建設料能獲得不低于項目總金額15%的現金回報。
不過,太平洋建設一開始并沒有意識到,在蘭州新區諸多百廢待興的課題中,財政緊張是最大的難題。
“不客氣地說,在2012年8月20日正式獲批成立國家級新區之前,蘭州新區的財政支付能力差得超乎我們想象。”張偉峰稱,包括2011年開工建設的水秦路及“四縱四橫城市道路”合計75公里,2012年開工建設的道路16條135公里,所有這些項目,我們遠遠沒有拿到與蘭州新區合同中約定的25%首付款。
“即便按照已經完工的28億元項目計算,蘭州新區向我們支付的金額也應該不少于7億元,但實際上,迄今為止,只收到不足5億元(包括2013年春節之前支付的1.12億元)。”張偉峰介紹,目前經蘭州市有關審計部門審計后的完工投資總額達21.6億元,即便按照25%計算,總額高達5.4億元,換言之,業主方向太平洋建設的結付進度,不盡如人意。
此前,嚴介和的BT模式秘訣就曾被公開解讀為無底線地向工程下游轉移墊款壓力(即要求分包商或材料供應商大量墊付資金)。不難發現,在努力轉移下游墊款壓力的同時,嚴介和連同太平洋建設正在遭遇業主方無錢可付的窘境。
頗感委屈的嚴介和認為:按照合同規定,業主(地方政府)向太平洋建設“緩期付款”資金,是他們與供應商的十幾甚至二十倍,而目前“政府跟太平洋建設的履約率差不多達到60%,我們跟下線履約率已達到85%。政府履約率如果達到80%,我們就能達到100%。我們從企業的品質良心,應該說是盡到努力了。”
采訪中,蘭州新區有關方面拒絕回應拖欠太平洋應付款項事宜。太平洋甘肅方面負責人亦坦承,不想把蘭州新區逼得太緊,畢竟對方是一個新生體,太平洋樂見蘭州新區慢慢長大。
BT模式之憂
嚴介和嚷嚷開來的僅在蘭州新城一地就推山700座、造地25平方公里的計劃,讓蘭州市擅自違規擴大未利用土地的動作,直接進入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監管視野。
從勇于第一個吃螃蟹,到協助蘭州新區晉升為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再到既被業主拖欠BT費用,同時拖欠高達數千萬元的下游材料款、機械設備租賃款等費用,太平洋建設在蘭州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過程中,大多數時間都在扮演有錢人的角色。
據了解,始建于1995年的太平洋建設,是一家以公路、市政、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為核心產業,同時從事機械、新材料、玻璃、陶瓷、消防、釀酒、園林、地產等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嚴介和的BT模式,多開花于道路建設和市政工程。
太平洋建設在國內首創BT模式,并以BT等形式直接參與國內300多個城市、500多個園區的投資與建設——這亦導致諸多媒體將嚴氏帝國譽為萬億財團。
蘭州市政府辦公廳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太平洋建設特別是嚴介和本人行事風格過于高調,已經讓甘肅省及蘭州市政府領導不滿了。
據了解,早在太平洋建設與蘭州新城項目簽約之前,嚴介和本人在北京,就將這個尚未落定的、天大的秘密給捅了出去。
與蘭州新區(距離主城區約100公里)一字之差的蘭州新城項目,距離蘭州市主城區約10公里,全稱為蘭州市“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通俗理解,即為移山造地項目。
“時值2012年9月中旬,嚴介和計劃蘭州移山700座,造地25平方公里的言論,就開始滿世界傳了。”該官員稱,這一言論之后,2012年9月27日下午,蘭州市政府才最終與太平洋建設就“低丘緩坡溝壑等未利用土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就蘭州市城關區白道坪區域的25平方公里低丘緩坡未利用土地開發項目達成協議,項目總投資額約200億元人民幣。
隨后,此舉被太平洋建設視為繼參與蘭州新區開發建設之后,與甘肅省開展的又一次合作。然而,潛伏在這些光鮮成績單背后的隱患則是,國土資源部、林業部、環保部等相關部委,悉數被蘭州市計劃移山造地25平方公里的大動作給鎮住了。
資料顯示,“在蘭州市所有規劃開發的未利用土地中,國家已批準先期試點開發僅為20平方公里,且初步分為蘭州新區、北部忠和鎮鹽池村及國道109旁三條嶺片區、城關區青白石街道白道坪片區三大片區。”顯然,嚴介和嚷嚷開來的僅在蘭州新城一地就推山700座、造地25平方公里的計劃,讓蘭州市擅自違規擴大未利用土地的動作,直接進入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監管視野。
“省市兩級政府對于蘭州新城的想法,就是踏踏實實干事,不要嘰嘰喳喳。”該官員稱。
伴隨相關部委密集進入甘肅展開移山造地相關項目的調研和意見征詢,蘭州新城的移山造地計劃險些擱置。知情人士稱,該次事件,導致甘肅省蘭州市主要領導非常被動。
蘭州市及甘肅省官方對太平洋建設特別是對嚴介和的不滿,不一而足。如在春節之前集中爆發的與太平洋建設存在關聯的部分勞務人員上訪討薪事件,就令當地政府大為頭疼。
記者獲知,太平洋建設在蘭州新城一期4.5平方公里的移山造地工程目前完工率已超過80%,但二期、三期乃至四期何時開工,則需要看蘭州市城關區政府賣地的速度。
換言之,采用國際化BT模式(即全額由太平洋墊資,國際慣用的BT模式為建設方完全墊資,移交業主方后按照約定逐年付清建設費用)推進的蘭州新城項目,太平洋建設將面對比蘭州新區道路開發建設更大的風險。如果政府賣地不順利,則不僅二三期項目開工會延后,嚴介和圍繞一期投入的大量資金也將在短期之內難以收回。
記者獨家獲知,此前嚴介和對外宣稱還將在蘭州新區斥資數百億元移山造地的計劃,目前已基本取消。
至少從眼下看,嚴介和出格了。
蘭州新區從甫一出生、到榮膺升級為第五個國家級新區,都生活在鎂光燈照耀下的正面輿論中。這里承載了蘭州市、甘肅省太多的夢想——諸如未來將是一個宜居宜業的生態綠城、多湖水城、現代新城和巨型能源化工基地等。
可以說,蘭州新區在寂寞中成長,她的每一次進步,都非常突然和戲劇,如突然變身成為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她也非常低調和審慎,以至于蘭州新區未來計劃打造巨型能源化工基地的初期規劃數字,低得讓國家主要領導人都建議這個數字可以再提高。
可是,蘭州新區2010年底以來選擇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嚴介和——既不低調,又很狂妄。
極不低調、喜歡名與利的嚴介和借用太平洋式BT模式(建設期業主方需要支付不低于20%的建設資金),為蘭州新區晉級國家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他麾下的太平洋建設在蘭州新區興建的總長度達100多公里的各類道路,使得建設初期囊中羞澀的蘭州新區久旱逢甘霖,借太平洋大額墊資,蘭州新區完成了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但狂妄的嚴介和,號稱要用不差錢的氣勢,把蘭州新城未來建設成為“美國拉斯維加斯”和“歐洲威尼斯”兩者的結合體。這導致蘭州市的財政家底、主導產業、房產泡沫、城市容量、造城沖動等內容迅速被媒體逐個翻了個底朝天。
不僅如此,他還擅作主張向外界發布了太平洋建設將在蘭州新城、蘭州新區范圍內大規模移山造地的消息。
“蘭州新城范圍內的青白石鎮有一大片山區屬于國土資源部利用低丘緩坡作為建設用地的實驗區,他(嚴介和)嚷嚷出去之后,蘭州新城原本計劃移山造地25平方公里的計劃被要求分期實施了,但蘭州新區呢,我們的移山造地計劃,幾乎夭折了。”蘭州新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蘭州新區未來肯定要移山造地,但從可知的政策尺度看,肯定要延緩了。
無論如何,嚴介和的資本魔方,給蘭州新區帶來了好處的同時,也讓這里開始遭遇到媒體和社會的另眼關注。
但問題在于,蘭州新區和蘭州新城在太平洋式BT模式的大轉盤中,并非個案。
連同太平洋建設集團及鄭和艦隊一起被譽為萬億財團的嚴氏帝國,近年來通過BT模式已經直接參與了國內300多個城市、500多個園區的投資與建設,自稱已經與銀行斷交的嚴介和,一方面宣稱有20%以上合作資金來自中東石油黑金,另一方面,卻在蘭州陷入了區區數千萬元材料款被拖欠支付的協商鬧劇。
中國與西方不同,在城鎮化過程中,正是心懷壯志的嚴介和們推波助瀾,以及開發商的圈地沖動,形成了人為催熟的城市。這個方式適用于中國,但這一方式必須劃定邊界,即城市化如遠超當地納稅人的負擔,則足以讓城市財政破產。蘭州并非富裕之地,2012年,蘭州市地區性財政收入完成406億元,2012年蘭州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2.28億元,而嚴介和的總投資達到220億元,相當于整個蘭州地區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透過太平洋蘭州新區項目欠債門事件,隱約可見,嚴介和和他的BT模式,正在面臨轉盤卡殼的危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