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國聚焦)題:中國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 破解利益再平衡難題
3月5日,北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當天,江西南昌縣,68歲的萬早生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旁,邊喝茶邊收看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
“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溫家寶說,要“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他說,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為人們自由遷徙、安居樂業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作為失地農民,萬早生對此頗感欣慰。他所在的南昌縣走在全國前列,他已經由農民轉變為市民,享受和城市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2012年初,南昌縣被列為“全國統籌城鄉一體化試驗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幫助農民轉變為市民,其中就包括為失地農民購買養老保險。去年2月,萬早生領到第一筆794元的養老金。“活了68年,做了一輩子的農民,沒想到老人還能像城市職工一樣每月領‘工資’生活。”萬早生難言內心的激動。
南昌縣還投入8000余萬元人民幣用于失地農民就業援助。這些措施讓大多數失地農民實現了就業。萬早生找到一份環衛工的工作,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資收入。
中國土地的城鎮化速度曾快于人口的城鎮化速度。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期在多個場合談及中國城鎮化的新思路。他說,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他強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規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
新型城鎮化需要大中小城鎮平衡協調發展。浙江省不久前召開“小城市培育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據披露,該省有意率先推進“撤鎮設市”試點,將條件具備的小城鎮升格為小城市。
早在2010年底,浙江省就挑選了11個地級市下轄的27個鎮進行小城市培育,期限為3年。省財政3年內每年下撥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試點鎮的發展,并給予土地指標的傾斜。
在浙江省諸暨市店口鎮,隨處可見拔地而起的高樓、寬闊整潔的馬路、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店口鎮黨委委員張潮說,在城鎮化建設推進中,店口鎮得到了多項政策傾斜,目前正在著力打造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轉型、拓展產業市場,已經完成了城鎮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
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13億人口中已有約51%生活在城市,這個數字在改革開放初期只有不到20%,而預估到2025年這個數字有可能達到65%。
“教育、醫療、社保、交通、通訊、環保以及就業,都是考察一國城鎮化進程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全國政協委員、城鎮化問題專家周漢民預判,在未來五到十年間,中國的新領導層在強調城鎮化的經濟屬性同時,將更注重其以人為本的民生屬性。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新型城鎮化觸及的利益面廣,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通過系統性的改革來實現。在這個改革大工程中,涉及戶籍制度、農用地制度、公共服務機制、財稅體制和社保體系等,非一日之功。(采寫記者:章利新、許曉青、沈洋、商意盈、毛振華、賈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