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二是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三是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四是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財政政策在穩定增長、改善結構、調節分配、促進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先后實施了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財政政策和新一輪的積極財政政策,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積極財政政策作為一種擴張性的宏觀調控操作,主要表現為通過減少稅收、增加財政支出以及擴大財政赤字來刺激社會總需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及時調整政策取向,通過擴大和優化政府公共投資結構,實施結構性減稅,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
基調——
積極而為“組合拳”
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宏觀調控背景下,為了減輕企業和居民稅負、激發經濟發展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
盡管受到財政收入增長回落的不利影響,2012年,我國財政政策繼續延續積極基調,加大了支出力度和結構性減稅力度,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多舉措促進投資及外貿穩定增長。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2012年呈現出更加積極、更有重點、更注重結構調整等特點。
不撒胡椒面,不搞一刀切。2012年的財政政策更加突出重點支持和結構調整。一方面,政府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文化、中心區域城市建設等領域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結構性減稅步伐也有所邁進。
財政宏觀調控作用在2012年得以有效發揮。堅持統籌兼顧,注重綜合平衡,將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需求,與擴大出口、增加有效供給相結合;將短期調控與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民生持續改善相結合。進而加強了財政的科學化管理,合理把握住政策的實施力度與節奏,將財政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控制在安全水平,保持了財政穩健運行和可持續性。
2013年,在財政收支矛盾將十分突出的背景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再發力,通過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繼續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保駕護航。
結構性減稅的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以營改增為著力點的稅制改革將逐步完善,包括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適當降低部分能源資源和關鍵零部件、原材料產品的進口關稅等。
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按照“突出重點,積極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增加對教育、衛生、社保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節約行政經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
亮點——
支出重在“惠民生”
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出不斷加大
近年來,我國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過程中,堅持民生優先,大幅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中央公共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計16.89萬億元,年均增長21.1%,占中央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穩定在三分之二以上。
具體來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從2007年的3.12%提高到2012年的4%,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改革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問題在制度上基本得到解決。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5年累計2.52萬億元,年均增長29.3%,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5年基本建成1800多萬套,覆蓋面提高到12.5%;農村危房改造竣工900萬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1.3億60歲以上老人按月領取養老金。支持就業和創業力度不斷加大,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初步形成。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明顯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產業健康發展。
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顯示,2013年,對民生領域傾斜力度將繼續擴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領域的財政保障力度將不斷加大。2013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計15712.5億元,比上年預算數增長13.5%,比上年執行數增長9.6%;用在公共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方面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支出安排合計17150.03億元。
縱深——
管好用好“錢袋子”
只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管好用好“錢袋子”,才能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管理,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主體功能區建設。包括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結合營改增進程研究調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劃分;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加強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保障等。
在預算制度方面,完善預算收支管理制度,進一步增強預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包括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繼續完善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推進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加快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等。
在稅制改革方面,推進稅收制度改革,促進形成有利于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包括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進一步優化增值稅制度;推進資源稅改革,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完善消費稅制度,研究將部分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產品納入征稅范圍;積極構建地方稅體系;積極發揮財稅政策在調節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此外,還將繼續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如加強重大民生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制止一些地方違法違規融資和擔保承諾行為,逐步將地方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強監督檢查,保障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財稅政策有效落實,建設穩固、可持續的國家財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