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員工鄒炎涉嫌內幕交易遭證監會查處的消息,令中金顏面盡失。目前此案已由證監會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近年來,隨著本土券商的成長、政策松綁和行業創新,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原來頂尖投行中金疲態顯現——最倚重的投行業務份額連年下滑;轉型效果欠佳,公司利潤降至歷史最低點;與大摩分手后,公司內部精英接連跳槽;2012年兩次裁員降薪,令原本兵強馬壯的公司元氣大傷。
違規交易頻發公司治理混亂
“鄒炎內幕交易案”掀開了中金公司治理和制度管理混亂的一角。
據了解,2011年,在粵高速A籌劃重組的過程中,中金公司擔任重組財務顧問。正是借此機會,鄒炎獲知內幕信息違法獲利。鄒炎當時為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工作人員,負責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大客戶項目組的人力資源調配工作。
經證監會調查,2011年1月21日~24日,鄒炎在安排粵高速重組項目組成員工作的過程中,通過與項目組負責人溝通以及與投行部運營管理工作人員的郵件往來,知悉了粵高速的重組事項,并告知其妻子以共有資金買入“粵高速A”股票。當年1月至3月,鄒炎妻子動用340余萬元資金,通過親戚賬戶先后買賣“粵高速A”,并賣出部分獲利,賬面浮盈14余萬元。
證監會認定,該案是投資銀行部門后臺管理人員涉嫌內幕交易,屬于新型投行人員違法違規。
北京天問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作為粵高速重組項目的財務顧問,中金和鄒炎都是內幕知情人?!班u炎不僅泄密,而且利用內幕信息非法獲利,這至少說明中金內控制度存在漏洞,而且,鄒炎本人亦存在知法犯法過錯?!?/p>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鄒炎對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有深入研究。早在2005年,鄒炎曾與他人合作過一篇題為《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的事件研究》的論文。
2013年1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也通報了中金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楊丙卿,因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從事證券交易被提起公訴一案。2009年至2011年6月間,楊丙卿擔任中金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在負責管理四個銀行共五個企業年金理財賬戶的投資期間,利用其職務便利,多次指令邢某、向某二人為其操作或自己親自操作進行股票交易,非法獲利200余萬元。
“(中金公司)要么就是沒有相關制度,要么就是制度形同虛設?!蹦惩缎腥耸糠Q后一種可能性更大。
作為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券商,中金與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聯姻后,大摩良好的管理平臺、制度建設、業務架構一直是中金的先發優勢。然而,多起內幕案的曝光無疑令中金這塊金字招牌失色。
整合失衡人才流失嚴重
最新披露的傳聞是,中金研究所又有三名明星研究員離職,分別是固定收益研究組研究員徐小慶、電子行業分析師趙曉光和文化傳播行業分析師金宇。
對此消息,中金公司PR相關人士予以否認。
2012年3月和11月,中金投行部曾分兩次裁員、降薪。引起的恐慌也逐步蔓延開來,研究所亦人心不穩?!芭c其被裁員,還不如自己主動找出路?!敝薪饍炔咳耸扛嬖V記者。
回溯起來,2010年是中金的一個坎。這一年,中金與大摩分手,中金研究所輝煌時期的元老離開大半,沈建光、哈繼銘、邢自強相繼離開;至2011年初,策略團隊更是集體跳槽至對手券商。
“是不合時宜的、盲目的大規模擴張害了中金?!币晃灰呀涬x開中金的前員工稱。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金先后從海外高薪挖了不少高端人才;而且,又在隨后的大規模擴張中,從高校招聘大量人員。剛畢業新生的年薪就高達55萬元。海外引進人才的收入就更是天文數字。“內部人才整合最終失衡,導致原有精英團隊大量流失?!鼻皢T工稱。
反映在市場上,在2010年、2011年的新財富評選中,中金研究團隊遠遠落后于國內券商,與其鼎盛時期一舉囊括所有獎項大相徑庭。
“人才流失導致中金引以為傲的研究能力下降,從而跌落第一梯度?!蹦迟I方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為之嘆息。
他舉了一個小例子作為佐證:2012年12月18日,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黃海洲放言“長線看空銀行股,銀行股將從A股市值權重40%降至10%”!而眾所周知的是,銀行股在2012年12月份開始強勢上漲。在看錯方向后,中金在2013年1月31日發布一份報告改稱銀行股還能上漲,稱不折騰(不要做波段),不要做個股切換,保持10個點以上的銀行倉位。接下來的事實是,從2月7日開始,由于QFII大幅減持,前期漲幅較大的銀行股成為下跌重災區。
“有價值的研究不能是墻頭草,(作為賣方)這樣的分析水平實在有失大家水準。”上述投資總監稱。
中金在基金的分倉量亦出現迅速下滑。從2012年基金中報可知,中信證券、申銀萬國和銀河證券分列基金傭金分倉前三位,中金公司則跌出前十,同比下降47.57%。
投行業務萎縮國際戰略前途未卜
不進則退。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中金雖有先發優勢,眼下的競爭格局卻是后來者居上。在國內券商逐漸成熟長大的同時,中金的領先優勢漸失,不僅收入大幅下降,其投行市場份額也逐步萎縮。
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券商年報顯示,2005年至2011年7年時間里,中金公司年凈利潤逐級下滑,2011年甚至滑落至歷史最低。
2011年,中金公司營業收入為22.57億元,在券商中排名滑落到17名;其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2604萬元,在券商中排名低至71名。僅“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一項,是其2011年唯一的亮點:中金以13720萬元,排名行業第二。
即便是如此微薄的利潤下,其2011年管理費仍居高不下,遠高于國內其他券商,其運營成本面臨巨大壓力。
有券商微博上評價,“中金雖然曾是投行第一集團軍,但相對于中信證券這種綜合性券商只是個小券商(2011年度營業收入約為中信的七分之一),抗風險能力差?!?/p>
中金公司內部人士分析,利潤下降源于三點:“首先,2011年投行部門的逆勢擴張導致管理、薪酬成本快速增加;投行業務從抓大放小到大小并重時間尚短,轉型效果不明顯;國際化戰略取得成效尚需假以時日。”
以中金投行業務為例,足以見證中金從盛及衰。曾經,憑借大型國企IPO項目,中金的IPO承銷金額與份額位居券商之首。2009年,中金IPO承銷金額為113億美元,市場份額在亞太區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一。
然而,隨著大項目越來越少,中小企業IPO項目比重的增加,之前在小項目上儲備不足的中金增長顯得乏力。2010、2011連續兩年,中金分別只承銷了兩家公司IPO;募集資金雖然勉強保住前二十之列,但承銷保薦費用卻處于中游水平。業內人士表示:這說明中金在議價能力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劣勢。
此外,中金在債券承銷上的優勢也與后來者差距逐漸縮小。
業內人士分析,中金投行戰略的失誤或許是其IPO下滑的主因。中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小項目組一直都有,只是投入小,受重視程度不夠。直到2011年年初,中金才轉向大力發掘中小企業的融資機會。
2012年兩會期間,中金董事長李劍閣曾表示,2011年以來中金已經加強了高增長企業IPO業務的投入,在公司內部加強了人員配置力量,目前公司儲備項目豐富,效果在2012年將開始顯現。
然而,或許是中金運氣欠佳。一方面,2012年下半年IPO暫停,另一方面,與已經在中小項目上形成明顯優勢的國信、平安和廣發等券商相比,中金要在此領域有所建樹,非朝夕之功。
同時,作為轉型與突圍的重點,中金的國際戰略短期或也難有建樹。
2009年開始,中金做了很多海外擴張,先后在香港、紐約、新加坡和倫敦分別設立了子公司,為打造“植根中國的國際投行”奠定基礎。然而,這些海外擴張到底能不能產生效益?
2010年10月18日,中金第一次全面參與的非中國公司的海外IPO項目,聯合承銷普洛斯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IPO規模高達39.14億新元(約合30億美元)。除此之外,尚未看到中金國際化更多業績。
另一個事實是,隨著國內券商國際化加速以及十多家券商香港子公司的設立,在中金引以為重的香港市場,其優勢亦不明顯。
而且,被中金寄予厚望的國際板一再推遲對其也是一大打擊。此前,李劍閣曾表示,許多國際著名企業跟中金公司簽了一些商業協議。一旦它們成功登陸A股,或許能為中金贏得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現在看來,國際業務要成長為中金新的利潤增長點,恐還需時日。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