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建介紹——
扶貧縣歷史上的“退出機制”
針對近年來一些“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國家扶貧縣”)不愿意“摘帽”的現象,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鼓勵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辦法,采取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對重點縣進行調整,實現重點縣數量逐步減少。重點縣減少的省,國家的支持力度不減。針對此前有媒體質疑“國家扶貧縣”沒有“退出機制”的報道,范小建作出正面回應,介紹了國家扶貧縣歷史上的“退出機制”。
范小建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的扶貧開發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每一次變化都會對國家重點扶持的縣進行調整,“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經濟能力的變遷,這項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可能一成不變。”
他介紹,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到1994年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出臺,一共確定了331個“國家級貧困縣”,那時的貧困縣標準是——一般縣農民年均純收入低于150元,牧區縣低于200元,老區縣低于300元。
1994年,國家扶貧縣標準重新界定,按照“四進七出”的原則,農民年均純收入在400元以下的縣全部可以進入重點扶持行列,收入在700元以上的縣全部退出。調整后,國家扶貧縣增加至592個。
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以后,200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對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再次進行了調整:取消了東部六省的33個重點縣指標,再加上西藏原來的5個重點縣指標(西藏作為連片特困地區進行整體扶持),共38個縣的指標被分配到中西部的其他省區。這次調整后國家扶貧縣還是592個,但結構發生了改變,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不再有國家扶貧縣。此外,國家級貧困縣的名稱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國定貧困縣改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最近一輪的調整發生在2011年,是配合《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新《綱要》)的頒布實施。新《綱要》強調了三個重點,第一,國家對重點貧困縣支持政策不變;第二,各省(區、市)要制定辦法、采取措施,從實際出發進行調整,實現重點縣總量的逐步減少。第三,國家為鼓勵各省(區、市)減少重點縣,明確表示重點縣減少的省,國家支持力度不減。
這一輪調整,根據“高出低進、出一進一、嚴格程序、總量不變”的原則,有38個縣退出,又有38個縣進入扶貧縣名單。此前媒體曝出的“既是貧困縣,又是百強縣”的內蒙古準格爾旗就在此輪調整中被調整出大名單。這次調整之后,有些省,如貴州還探索制定了進一步鼓勵“減貧摘帽”的辦法。
“其實這些扶貧重點縣怎么調整,政策是什么樣的,片區縣是怎么劃分的,在國務院扶貧辦網站上都有?!狈缎〗ㄕf,前段時間,個別媒體在沒有查詢國務院扶貧辦網站、沒有充分了解扶貧政策的情況下,刊發了“山西大同縣成為‘小康縣’16年后主動‘返貧’”的消息,其中有幾處失實。
首先,“主動返貧”不成立。連片特困地區的劃分,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大同縣的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并且是按程序經過了反復審核,最終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地區的。“劃分片區沒有征求地方意見,大同縣也沒有主動申請過,不存在特批的可能性。”
其次,“國務院扶貧辦從來沒有評過小康縣,也從來沒有批準過哪個縣不是國家重點縣卻可以享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待遇。”范小建表示。
范小建最后說,“我們非常歡迎媒體和社會各界對扶貧開發工作進行監督。如果扶貧工作中存在任何問題,都希望媒體及時給我們指出來。如發現違法違紀現象,我們一定會認真處理,絕不姑息,國務院扶貧辦這一態度是十分明確的?!?/p>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