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13日消息(記者 李晶晶)每年1月至5月,是海南燒燙傷病的高發期,59.62%的發病率遠高于全國2%的平均水平。海南省醫療救助基金會成立貧困家庭燒傷兒童救助專項基金,連續兩年爭取到中央財政專項補助。今年該專項基金再次獲得國家50萬元補助,將于近日正式啟動救助程序。為了使來自社會各界的“救命錢”能有效惠及更多患者,基金會擬聯合衛生、民政等部門,在海南探索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監管體系。
連續兩年獲中央財政補助
根據解放軍187醫院和海南省人民醫院在2009-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海南0-16歲燒燙傷住院病人為2267人,年均755人。其中7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有2066例,發病人群以低齡化、貧困為主要特點。同時,大多數中、重度燒燙傷患者脫離生命危險后,還需進行后期手術治療及康復訓練,否則無法融入社會正常生活,成為家庭的負擔。
去年5月,省醫療救助基金會成立的貧困家庭燒傷兒童救助專項基金正式啟動。配套中央財政、省財政的資金,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還通過網絡、倡議書等渠道,向企業、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募捐11.9萬余元。至11月底,項目資金全部使用完成,共有46名滿足條件的燒傷兒童獲得救助,其中救助款每人最低2000元,最高達到25000元。
今年,省醫療救助基金會貧困家庭燒傷兒童醫療救助項目再次獲得中央財政50萬元支持,用于幫助貧困家庭燒傷兒童(0-16歲),解決他們除醫保報銷外的自付費用。省醫療救助基金會理事長朱繼法介紹,貧困燒傷兒童救助項目是面向全省實施的,受助對象包括在海南打工的外地人。燒傷后嚴重瘢痕畸形殘障的兒童、農村五保戶、孤寡家庭兒童、獨立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身母親、民政部門或有關政府部門認定的低收入者,將優先獲得救助。
同時,該基金會還籌建血漿捐獻志愿者隊伍,為燒傷兒童提供血漿支持。
探索社會救助資金監管體系
近年來,全省不斷完善醫療救助體系,大量惠民政策向農村傾斜,從農民開始普及,群眾的看病費用不斷降低,社會愛心人士也頻繁伸出援手,籌募大量救助資金。但是,現行的捐贈制度存在一定弊端。
“比如一個病人的醫藥費約在10萬左右,但社會為他募集了20多萬救助款,余下的十多萬元便成了他自己的存款,辜負了捐贈者救人一命的初衷。”省醫療救助基金會理事長朱繼法說。以貧困燒傷兒童基金為例,每年各級財政補助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而通過各種渠道募集善款起到重要作用,所有資金進入專項資金賬戶,根據每個受助者傷、貧程度予以資助,這就避免了有人“因病致富”,又有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致殘、致亡的不合理。
因此,省醫療救助基金會擬聯合衛生、民政等部門,探索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監管體系,包括對于救助對象的審核、回訪、每一筆收支全部上網公示,在做到公開、透明的同時,接受社會監督,真正實現公平救助。朱繼法認為,這一監管體系的建立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高額醫療費用,把社會救助真正放在陽光下。
?
相關鏈接
海南5年投50多億救助金 保障41萬低保、五保基本生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