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中國的漢字書寫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很多人“提筆忘字”。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振濂呼吁,為了國家民族文化安全,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應更名為文字保護委員會,同時為漢字設立“書寫日”。
陳振濂是個文化人,身兼多個文化頭銜,他最在意的莫過于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和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對于漢字的現狀,這位學者有莫大的感情,更有莫大的擔憂。
“寫字成為當代人的‘奢侈’,一些人提筆忘字。”陳振濂說,這其實是關乎國家民族文化安全的問題。
“要設立漢字‘書寫日’,為的是我們孩子這一代人,”陳振濂說,年輕的一代人在互聯網時代長大,很多從小就是在鍵盤上打字而非用筆寫字。慢慢地,以后的孩子們會認為漢字是拼寫出來的,而不是書寫出來的。
陳振濂自身也在使用電腦、手機等各類電子產品,不過他每天都會堅持用筆寫字。
“試想等到兒子的孫子不會寫字只會拼音打字時,說明中國傳統的漢字完全被拼音取代,就沒有民族的文化復興可言了。”陳振濂表示出了擔憂。
讓他更為擔心的是,最近正在流行的“微信”,傳達信息連拼音都不需要,講講話就可以了,漢字的保護和傳承更無從談起。
“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作為一個民族該有的文化自信,當屬漢字。當今的漢字書寫逐漸勢弱,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應該停止目前的工作,改為對漢字的保護。”陳振濂說至此,一直臉帶笑意的他變得嚴肅起來。
對于漢字的擔憂和堅持并非陳振濂一人,包括莫言、王安憶在內的不少作家都堅持“手工制造”,表達對傳統書寫方式的情感和堅守。
全國政協委員、知名作家王安憶說自己喜歡用手寫,《小鮑莊》到《長恨歌》等佳作皆為一筆一筆書寫出來的,而非使用電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是用手寫字,然后找人錄入。“提案也會用筆寫。”從不用電腦打字的全國政協委員莫言這樣表示。
“現在最重要的是讓漢字受到保護,而不是再為之改革。”陳振濂表示,文字研究者應該將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讓新生代對文字書寫產生興趣,甚至可以順應形勢,研究一套比字母輸入更方便的筆劃輸入鍵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