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首次會晤。
中新網3月13日電 (李夏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2日稱,有意就修改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則》中相關內容進行討論。當天,他還對二戰后東京審判結果提出質疑。日本媒體擔憂,安倍質疑東京審判的表態使可能招致中韓和美國等國的批評。專家評論認為,安倍質疑東京審判、表達修改“三原則”的意愿,是日本欲為二戰“翻案”,重獲軍事力的一貫體現。
12日,安倍晉三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有意對“三原則”中“禁止向爭端當事國出售武器”的內容就修改方案展開討論。他說:“是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排除成為爭端當事國的可能性這一根本問題,有必要認真探討。”
《武器出口三原則》始于1967年,指日本不得向社會主義國家、聯合國決議禁止的國家及沖突或可能發生沖突的當事國出口武器。1976年該原則適用范圍擴大,事實上全面禁止了日本武器出口與研發合作。
早在2011年,日本政府就曾對修改“三原則”進行探討。安倍晉三上臺后進一步宣布,允許日本生產F-35戰斗機零部件并向美國出口,為“三原則”辟出例外。此外,日本重工企業也陸續加快防衛裝備開發的國際合作。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官員還于近期多次表示,希望能夠修改日本自衛隊法,放寬自衛隊出國和使用武器的限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前駐大阪總領事王泰平告訴中新網記者,二戰戰敗后,日本在美國主導下制定了“和平憲法”,對軍事等方面的權力進行限制。而如今,日本認為這些限制成為了“束縛”,亟待擺脫戰敗國的身份與美國的羈絆,從戰后的“二流國家”成為有政治影響力的大國。近期軍事力量上的動作有所加強、就東京審判提出質疑,這些現象都是日本為實現這一目的的體現。
王泰平說,安倍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日本向著“普通國家”方向邁進。而“普通國家”即意味著日本找回軍事力和交戰權,成為可以發動戰爭和使用武力的國家。他指出,擁有交戰權及具體防務防衛權、加入聯合國部隊、向外國派軍隊等等,這些都是日本夢寐以求的事情。
王泰平指出,有些言論雖只是安倍政權“努力的方向”,并非馬上就能實現,但是應該引起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警惕。他說,日本不承認之前的侵略,因此也不承認戰后秩序,對自己的罪行也沒有反省,安倍12日質疑東京審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安倍晉三12日也對當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制裁二戰中的日本戰犯的審判提出質疑,稱戰爭結論不是由日本人自己,而是“依據所謂的聯合國一方的戰勝國的判斷裁定的罪名”。安倍還強調稱,對歷史的評價“應由專家做出結論”。
日本媒體分析稱,安倍此前曾迫于外交壓力,未就涉及日本政府對歷史問題認識的基本立場的兩個“談話”做出修改。此次安倍針對東京審判提出質疑性看法,是在“通過另一方式挑戰歷史問題”,可能會引起中、韓等周邊鄰國,甚至是作為戰勝國的美國的不滿。
對此王泰平評論認為,東京審判固然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審判,但更是人類反感戰爭罪行的審判,日本應該老老實實接受,而不是試圖為其翻案。他說,以歪曲事實的教科書問題為例,日本在許多歷史問題上避重就輕,不能不引起國際社會的警惕。
王泰平指出,安倍的表述和舉動使日本陷入右傾化的思潮當中。而不承認歷史、不重視歷史,這個國家往往可能走向極端,也讓鄰國“不能放心”。他說,日本加快發展軍事力量,加上其過去的劣跡,都會引起鄰國的擔憂。
同時王泰平也強調,如今時代不同,日本國內社會結構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希圖軍國主義復活在當今不太現實。“承認歷史,承認侵略,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也還可以理解,但重蹈過去的覆轍絕對不可取。”王泰平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楊潔篪9日就中日關系等問題表示,正確認識和看待歷史是中日關系發展的重要基礎。他指出,釣魚島問題的根源是日本對中國領土的非法竊取和占據,日方的所作所為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是對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挑戰。日方應該正視現實,切實糾正錯誤,同中方一道,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處理和解決有關問題,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發揮積極、負責任的作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