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1年12月底,振富集團債務已達98億元,其中原始本金62億元,利息36億元,“原始本金中有29.8億元來自高利貸,直接給振富集團放貸的有345人,通過這些人間接放貸的至少還有兩萬人。”該知情人說,“資金上億元的有16人。”
何力杰已經在太原躲了6個多月。
身背億元高利貸,令曾在山西柳林也算知名人物的何力杰沮喪不已,“整天在腦海中浮現的唯有追債的人,頭頂像壓著一座山”。
今年春節,他和兒子躲在太原勉強混過了年關。手機一直持續關機,但是,只要打開,鋪天蓋地的討債電話和短信就會涌進來,一天百十個討債電話打得他“頭皮發麻”。
2012年年底,他的信用卡已經透支數十萬元,銀行聲稱要起訴他,“做了多年生意,竟然落魄到如此地步,太丟人了。”何力杰說。
柳林高利貸肇始于2002年。它隨著煤炭市場的升溫迅速做大,當地工人、農民、醫生、教師、職員、公務人員、個體戶等等均身陷其中。
何力杰既是放貸者同時也身兼借貸者,他把借來的資金匯集后再放給需要用錢的企業。在柳林,高利貸似一座巨型金字塔---塔尖是用錢企業或個人,塔身、塔基則是由諸如何力杰這樣的人層層堆砌而成。
而今,這座曾貌似堅不可摧的金字塔已變得搖搖欲墜---多起巨額高利貸崩盤。
中誠信托踩雷山西振富
柳林高利貸浮出水面緣于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中誠信托)的一個30億元礦產信托項目。
2012年6月,有媒體報道:中誠信托礦產能源項目近期出現重大風險,且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關注,現正集合各方力量謀求“妥善解決”。有知情人士透露,負責代銷產品的國有大行對此事非常憤怒,目前已收緊甚至叫停各分行代銷中誠信托產品的權限。
6月下旬,中誠信托網站上一篇題為《2010年中誠-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臨時報告一》的公告掀起軒然大波。該公告表明,中誠信托名下規模為30.3億元的一款礦產信托(誠至金開1號)的融資方“因賬外民間融資”新增三筆訴訟。中誠信托表示,其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匯報了相關情況。當地政府極為重視并成立了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專門風險處置工作小組。在工作小組統籌下,中誠信托積極參與核實民間融資情況、清查資產,在法律法規框架下穩妥解決此事件。
中誠信托披露的資料顯示,該款信托計劃總額30.3億元,期限為3年,成立日期是2011年2月1日,融資方為山西振富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振富集團)。其中30億元由工商銀行對社會投資者發售,3000萬元由振富集團控制人王于鎖、王平彥父子認購。雖然,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托計劃2014年1月31日才到期,但由于振富集團的現金流已經受到影響,如果不能補充新的現金流,到期將可能出現不能兌付的情況。
向中誠信托融資30億元的振富集團于2010年7月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于鎖。振富集團是家族式企業,注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王于鎖出資500萬元,占10%,王平彥出資4500萬元,占90%,二人為父子關系。
在柳林當地業界,振富集團下屬的山西紫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柳林縣振富煤焦有限責任公司、柳林縣振盛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振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均是小有名氣的企業。其中,山西紫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注冊地在太原,法定代表人王平彥,注冊資本2.1億元,已取得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主體資格。
振富集團涉及高利貸在柳林縣并非秘密。何力杰曾與振富集團有過資金往來,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2010年,振富集團為了并購山西三興煤焦有限公司即已開始在民間借貸,“與中誠信托簽訂協議前就已融入20億元高利貸。”后來,雖然并購成功,但山西三興煤焦有限公司核心資產“白家卯煤礦”的采礦權卻未得到官方核準,加之振富集團下屬多個項目進行基建,“煤礦生產不了,企業基建大量進行,因而現金流出現問題。”為了延長時間等待采礦權批準,振富集團于是找中誠信托進行融資。
2011年,振富集團與中誠信托簽訂協議融資成功。而中誠信托的入局并未使振富集團起死回生---2011年6月,振富集團開始以各種理由拖欠民間放貸者的利息。2012年2月,上門討要利息的放貸者得到振富集團正式答復:資金鏈徹底斷裂,利息及本金無法支付,“高利貸崩盤了。”
有消息人士說,柳林縣政府曾就振富集團債務問題與中誠信托交涉過,當地官員提出:一、當初,振富集團就沒有資格貸這30億元。二、30億元資金沒有到位之前,民間高利貸就已經注入振富集團,對此,中誠信托在貸款之初調查不合理,沒有調查清楚。
何力杰告訴本刊記者:振富集團擁有5座煤礦(含一座過渡保留礦井)和一座洗煤廠,但除內蒙古煤礦已辦理股權過戶及質押手續,其余煤礦目前尚不具備股權質押條件。目前振富集團旗下大部分礦業停產,振富集團實際控制人王平彥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警方控制。
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告訴本刊記者,截至2011年12月底,振富集團債務已達98億元,其中原始本金62億元,利息36億元,“原始本金中有29.8億元來自高利貸,直接給振富集團放貸的有345人,通過這些人間接放貸的至少還有2萬人。”該知情人說,“資金上億元的有16人。”
王鳳連究竟將錢放給了誰
讓柳林高利貸聞名的人是王鳳連。
56歲的王鳳連,柳林縣薛村鎮高紅村人,因為放高利貸,她在柳林縣被視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高峰時,王鳳連放出去的高利貸有40億元。”有知情人說,“她能在一天之內籌集到一兩個億的資金。”
王鳳連被當地人戲稱為“銀行行長”,之所以有這個外號,除了能在短時間內籌得巨資外,還因為給她錢的人身份復雜---官員、職員、企業老板、個體戶、醫生、老師、打工者,各行各業,形形色色。有知情人說,之所以被眾人信任,是因為在柳林縣,王鳳連給付利息的速度最快,“(月利)二分、三分給了她,她三分、四分放出去,到了日子就給利息,一天都不拖,大家都相信她。”
熟悉王鳳連的人告訴本刊,最早王鳳連在高紅村開小賣部。2006年,當地一個大企業在村子附近搞了一個工業園區,“當時,要征地拆遷,企業給村里人發錢,少的幾十萬元,多的幾百萬元,王鳳連把這些錢吸收起來放高利貸,就這么起家了”。
2009年,王鳳連在柳林縣城中心“匯豐酒店”里常年包房,公開收放高利貸。“柳林縣里做小買賣的都把錢送到那里。”知情人說,“王鳳連沒有款額限制,三千、五千不嫌少,十萬、百萬不嫌多。”接到錢,王鳳連會給放貸者打一張白條:今收到XXX的XXX錢,利息XXX,還款日期XXX,最后,加蓋王鳳連的名章。
有知情人說,從幾十萬做到幾十個億,王鳳連至少掙了10億元。但是,王鳳連除了部分房產和豪車外再沒有其他資產,“她是個很節儉的人,平時三頓飯都是回家吃。”
王鳳連位于縣城西部307公路旁的那幢4層小樓空寂無人。鄰居賈姓村民告訴本刊,這幢樓是王鳳連放高利貸收回來的,半年前,這里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現在,幾天都見不到一個人。
2011年12月開始,眾多放貸者發現王鳳連結算利息的速度越來越慢。到了2012年初,利息結算竟然徹底停了,“問她為什么不結利息,她說資金鏈出了問題。再問她錢都放到哪里?她沉默。”所有的人都認為王鳳連沒有實體又說不出資金流向,肯定她是被騙或者轉移了資金,于是,放貸者開始向她逼債……據說,2012年為了要債曾有人綁架過王鳳連,“至少被人綁架過兩次。”
王鳳連堆砌的高利貸金字塔開始崩塌---2012年4月23日,有人向柳林警方報案……2012年5月2日柳林警方對王鳳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5月5日對其刑事拘留……6月12日對其執行逮捕。柳林警方同時對涉案的王鳳連丈夫田有財、兒子田安平及相關人員采取了強制措施,并網上追逃4人??
2012年7月31日,柳林警方通過當地媒體發布通告,稱王鳳連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已被逮捕,要求所有給王鳳連存過款的存款人20日內到柳林縣公安局巡邏防爆大隊申報登記。
2012年10月8日,柳林縣委、縣政府牽頭成立了“民營實體經濟組織民間融資風險化解領導組”,成員涵蓋全縣四套班子及各主要機關負責人。
王鳳連被抓后,柳林警方根據舉報在薛村鎮一座橋下查獲滿滿一編織袋的票據,“都是銀行打款收據。”有知情人向本刊透露,“有人給柳林公安做過一個證明,他見過聯盛能源給王鳳連打的四張欠條,總額為22.6億元。”
據本刊記者調查,所謂的“聯盛集團”全稱為“山西聯盛能源集團”。2012年3月,山西聯盛能源集團曾因董事長邢利斌7000萬元嫁女被國內媒體關注。目前,該公司有6座煤礦需要改造建設,正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山西聯盛能源集團投入了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資金需要融資獲得。”柳林縣煤炭工業局局長杜彥斌告訴媒體。
不愿具名的官員告訴本刊記者:根據柳林警方的記錄,共有1024人申報登記,涉案金額21.049億元。對于警方的數據,有知情人,王鳳連案涉及金額應在30億元左右,間接涉及人數至少有5萬人,“怕被問及資金來源,一些人沒有去申報。”
時至今日,多數放貸者仍不清楚王鳳連究竟將錢放給了誰。有人說,涉案者中能講清楚資金去向的人只有王鳳連和她的司機---杜衛青,但是這個知情人在案發后失蹤了。
高利貸“煤”史
山西煤改過后,呂梁是全省保留民企最多的地市,在該市112家煤礦中,民企占到了60家,出事的振富集團就在其中。
據媒體報道,一個年產90萬噸的煤礦,生產、輔助和配套等一系列設施的總投資為6億元。作為被保留下來的民營煤企,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生存下去,整合其他礦井上規模就成了必由之路。但是,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這筆巨資讓煤老板們頭痛不已,“十個老板九個貸。”也有人說,“柳林的大老板基本都是靠高利貸起家。”
呂梁一位知情人向媒體透露:“老板們一般不會直接出來借錢,都是安排手下通過關系先放出風。一般散戶們放貸是2分利息,最多2分5,他們的錢從1萬元~10萬元不等。經過一條線再加1分或1分5,能直接用3分左右借到錢的老板不多,因為老板需要的動輒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沒有中間幾條線上的人參與很難借到。等到老板手里時,都在4~5分左右甚至更多。”
“高利貸是一劑毒藥。”柳林當地一煤老板坦言。5分月利,按一個年產90萬噸礦井、5億元技改投入計算,煤老板們每年要支付的利息達9000萬元。對于高利貸,當地一位煤老板說,在銀行很難得到貸款的情況下,高利貸是最直接的選擇。
根據相關數據,山西省各銀行信貸資金中,70%以上投向國有大企業,可供非國有經濟使用的不到30%,非國有經濟資金需求難以有效滿足,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矛盾突出。柳林縣某企業老總告訴本刊,他所經營的企業價值在億元以上,企業想擴大規模很難指望銀行,“貸了一年款,到現在沒有見到一毛錢。民間融資就不同了,有個好項目需要資金,兩三天就解決了。”
2002年,柳林縣就已出現高利貸,但它真正進入頂峰是在2006年。據一位煤老板回憶,2002年,原煤價格只有幾十元/噸,到了2006年已經漲到1400多元/噸,“今天購進幾萬噸煤,明天就可能有幾百萬的回報。”在巨額利潤驅使下,煤礦老板們開始爭奪資源,“借高利貸給村民發錢,買村子下面的煤炭。”村民們拿到錢后又被諸如王鳳連這樣的人借走再放給煤礦,整條高利貸鏈條形成。
柳林地處山西省西部,曾一度是國家級貧困縣,現在因煤致富。2011年財政收入72.2億元,位列山西第二,“財政收入中80%緣于煤炭。” 柳林某企業老總說,“高利貸為柳林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
煤價走高讓柳林的高利貸市場蓬勃發展,“利息最高的時候是7分(月利),后來,參與者越來越多,迫于競爭壓力,降到5分。”據說,有的企業會給巨額放貸者獎勵,“放入一個億的高利貸,獎勵500萬元。”除了大戶,高利貸的散戶也從中獲利,有知情人說,柳林縣的房價曾一度高達8000~10000元/平方米,“即使這樣都無人賣。”
這種輝煌維持了3~4年即告終結---2010年開始,煤炭市場疲軟,煤價持續走低,時至2011年,煤價已掉到400元~500元/噸。當地一位官員說,到了2012年7月,柳林縣的煤炭已經“走不動了。”當地一位煤老板告訴本刊:2012年,柳林縣很多原煤場地都堆滿了,煤賣不了,煤礦生產受到極大影響,“現在,由于煤企資金緊張,工人工資已經被押半年,這種狀況在柳林的煤企中普遍存在。”
“這部分新產能的釋放,很難說是好是壞。好的是這些煤礦終于能走向市場見效益了,壞消息是他們趕上了行情下滑。這部分產能釋放后,可能給煤炭市場帶來新的沖擊,造成進一步下滑。”呂梁市煤炭局相關人士告訴媒體。
有知情人告訴本刊記者,當地另外一家大企業可能也將面臨高利貸崩盤危險,“借了高利貸,現在本息一共30~40億元,已經有一年沒給人們發利息了。”知情人說,“大家都不敢去催債,怕這個(公司)也崩盤。”
把煤礦頂給放貸者
對于振富集團來說,其核心資產“白家卯煤礦”的采礦權如果得到官方核準,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白家卯煤礦已經被當地一個煤礦大鱷看中,如果手續下來,人家愿意出100億元收購,這些錢足夠還債了。”一位煤老板說。
對于王鳳連來說,雖然沒有權威部門宣布,但大多數放貸者都堅信她的錢借給了山西聯盛能源集團。做出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一、王鳳連在借錢的時候曾告訴過所有的人,錢放給山西聯盛能源集團。二、有人見過山西聯盛能源集團給王鳳連開具的借條。
雖然,上述說法充滿不確定性,但是,不難看出,大多數放貸者對振富集團和王鳳連的高利貸是否會崩盤,并未徹底死心。
兩筆高利貸的崩盤給柳林高利貸放貸者帶來的不僅僅是戰栗,還有經驗。
還有人悲觀預測,更大的高利貸崩盤或許會出現---山西煤礦整合開始后,柳林的小煤礦被整合兼并,小煤礦的老板或多或少都得到了轉讓金。這些煤老板拿著錢去內蒙、陜西、貴州、甘肅等地購買煤礦。有知情人說,在外省買一個煤礦至少需要3億元,其中,一半以上的資金要靠高利貸支撐。
據了解,柳林縣有46個煤老板在外省購買煤礦,涉及高利貸金額在200億元左右。現在,這些煤礦的經營出現了問題。除卻煤炭市場疲軟對煤礦的影響,政策方面的沖擊更為致命,“2012年,其他省市陸續開始煤礦整合,煤礦只能停產等待。”
“柳林煤老板在外省買的煤礦都在賠錢,現在,5億元買的煤礦只能賣2.5億元,還不好出手。”知情人說。
柳林高利貸放貸者已經開始采取其他方式來減弱危機,“把煤礦頂給放貸者,寧夏已經有兩個煤礦這樣處理了,” 某企業老總說,“賠了錢怎么辦?只能認了,總比血本無歸強。”
即使能安然度過這次高利貸崩盤,何力杰也不準備再做高利貸了。“很快就不好做了,柳林各個大集團老板的原始資本積累基本完成,高利貸只能小打小鬧,要想上億估計沒戲。”他說,“經歷這場風暴后,柳林高利貸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記者武剛)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