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25歲IT男微博播報死亡 “網上入殮師”記錄逝者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3-03-24 13:16

      “@蘇然冉,女,12歲,腦癌……8歲喪失了爸爸和弟弟……”這條微博發布于2013年2月26日,來自于一個名叫“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博主。一個普通人的死亡信息,被一個普通人的微博發出,獲得了上千次的轉載。

      這個草根微博的博主來自福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25歲男性IT從業者,姓林。他的微博只關注去世的人的微博賬號,目前已經播報了400余人的離世訊息。林先生對自己微博的定位人群是,“會去看離世者微博的人”。他每天利用閑暇時間瀏覽逝去者的微博,在確定其已經死亡之后,就會利用微博做一個死亡播報,介紹死者信息及死亡原因,并且根據死者特點加入溫情的文字。

      每一位逝者都有故事

      “逝者如斯夫dead”是學計算機出身的,成為“網上入殮師”純屬偶然。2011年7月,他轉發了一條名人逝世的消息,同時發布了來自上海市閔行區的網友“潘小迷糊”的死訊,這名叫“潘小迷糊”的網友,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一家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是個英年早逝的女生。如同每天網絡上數以千萬計的微博一樣,這條微博并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

      林先生想過,自己堅決“不營銷,不買‘粉’”,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題材,靠溫情祭奠逝者,試一試能做到多大程度。后來,這條微博得到了4個評論,這4條評論給了林先生做下去的勇氣和力量。他覺得,就算是這樣的祭奠“星星之火”,也終會“燎原”。

      一年半之后,“潘小迷糊”的最后一條微博,有了近15000條評論,內容是她正在關注一家女性商店。在倒數第三條微博中,“潘小迷糊”寫道“白細胞一千八是神馬概念……”一個最后一條微博還在惦念著逛街的女孩,就這樣突然離世。而不少網友每年都會到“潘小迷糊”的微博上“點燃”虛擬的“蠟燭”寄托哀思。

      “大家好,本微博只關注微博灰暗的頭像,陰氣很重,施主自重。歡迎大家@我亡者信息。”這是“逝者如斯夫dead”的早期“招牌”。

      截止到2月28日,“逝者如斯夫dead”共發出了406條微博,擁有9萬多名粉絲。與每天“微博”不離手,幾分鐘就發一條的“名人”不同,“逝者如斯夫dead”每天只發一條微博,每條微博只寫一名逝者的信息,內容溫情感人,而每天微博的評論數均維持在數百條至一千條不等。逝者中有名人,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有喜歡聽林峰的歌,在豆蔻年華離世的小姑娘,有溺水身亡的球迷,還有橫遭車禍的代課教師,盡管這名代課教師生前只發了一條微博:“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許多平凡逝者的背后,都有著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一位癌癥媽媽,女,31歲,骨癌。有三個孩子:八歲女兒幫忙做飯,兒子負責洗碗。截肢怕嚇著孩子,說腳‘放在’醫院治病。骨癌不算大病醫保范圍,甚至想賣眼角膜,但是老公從未放棄對她的治療。網友幫他在天堂網上建的紀念館……”這是“逝者如斯夫dead”的一條微博。

      當一件最簡單的事情堅持久了,其帶來的影響難以估量。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通過訪問逝者的微博和個人空間,重新認識生命,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

      記錄逝者的點滴

      由于自己出身“草根”,林先生知道,一個普通人的微博,是很難得到關注的,更何況微博內容又是逝者的信息。“一開始只是單純地想做個互聯網產品而已。因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資源平臺變得越來越整合了,你不需要動用太多技術,只要有創意,就可以執行。”他告訴記者。

      “我也看過一些網上靈堂的微博,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所以你就得想,怎樣讓大家更容易接受。內容也變化了好幾次,從早期的溫情文字到描述逝者平生的小事,從配圖到截取逝者微博的內容等等。”林先生如此不斷精心完善著“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

      除了網友主動要求之外,林先生按照關注順序發布微博,工作瑣碎而平凡。“我會把逝者的故事寫出來,僅此而已。”對自己的“成功”,林先生感到有些意外,“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來看。”逝者的信息,有的是他不斷從網絡上搜索完善的,也有不少是老“粉絲”們主動提供的。由于很多人在微博上呈現的信息都是支離破碎的,林先生不得不盡量將這些信息逐一核實,聯系在一起,寫出“有點紀念性的東西”。

      除了查找完善信息,更繁瑣的一項工作是“審核逝者”。他有一個專門的微信賬號用來收集逝者的信息,在這些繁雜的信息里,林先生必須憑借自己的方法判斷他們確實已經離世,而這,需要瀏覽逝者微博的大量信息。一般而言,在微博停止更新之后,逝者的好朋友們會在上面開始留言哀悼,此時,林先生就會關注這名逝者,確定很長一段時間的確無更新后,方才能發微博祭奠。

      在這一過程中,最令林先生倍感揪心的,則是目睹瀕臨死亡的人,所發出的最后的微博,在這些微博發出之后,他們的頭像永遠按下去,再也不會亮起,也再不會更新。他告訴記者,這些博主們發出的最后幾條微博,往往就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最終遺言,有的時候,他閱讀著這些文字,會對著屏幕不禁抽泣。“悼念是一種心境,遺物可以是微博里的文字,也可以是過去逝者坐過的一把椅子,有心境就有一切。”林先生這樣解釋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論是新的奠基方式還是舊的奠基方式,大家都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最大感情的投入。”為了做出“盡量中立”的描述,他每天都要花大量個人時間瀏覽信息,考慮措辭。

      事實上,在“逝者如斯夫dead”之前,也曾經出現過一些網絡祭奠平臺,但因為各種原因,關注度并不高,很多最終銷聲匿跡。

      并不是每一位逝者的家屬,都希望親人的微博在過世后被更多人關注。對于要求刪除微博的親屬,林先生表示自己非常理解,并按照他們的要求刪除。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有“訃告作者”這樣一個專門的職業,但是在中國,由于很多文化差異因素,人們對逝者的祭奠和感情表達依然有些諱莫如深。

      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生命

      林先生挑選逝者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你得到的信息足夠多,比如那人寫了很多微博,其次,即使那人寫的微博比較少,但是每條都有質量。”“我在寫的時候會盡量把大家都寫得很好,讓人都記住他。”林先生如是說,而為了把他們寫得“很好”,他經常長時間閱讀逝者生前的微博,宛若陰陽兩隔的心靈對談,之后,從逝者人生中最具有人性的一面切入寫作,有時候也加上自己的評論和相應的圖片,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原本鮮活的生命。

      在互聯網上,有時候逝去的人就在網友的身邊,但因為各種原因互相卻渾然不知。“在這里見證了很多生死離別……世事真的很難料,關注博主那么久才發現我們竟有三個共同關注,小時候從不認為生命脆弱,直到身邊有人經歷才開始感慨……”微博“甜甜愛人”如是留言。

      引起了許多網民的關注,也讓更多網友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每當情緒低落,內心失去平靜的時候,就會翻著看看。能健康地活著,已是不易,還有什么好想不開、放不下的?”珍惜“兩個字都會寫,怎么才算做到,真要好好想想。”微博“魚兒魚餌”如此寫道。

      有一位名為“崔小猴”的網友則寫下了如是這樣一段話,“當我看到‘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里,一個個再也‘亮’不起來的曾經鮮活過的生命時,就覺得其實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珍惜我們還能擁有的一切,不管它是好是壞,在未來的某一天都將消失不見。不要再爭吵,不要再怪罪,也不要埋怨不要侮辱,拋開所有消極情緒。過好每一天吧,愛生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迄今,林先生拒絕向記者透露自己的姓名,他希望這個秘密依然能夠得以保守。因為,即便是他的女朋友,也不知道他擁有這個微博賬號。而在“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上,除了透露他是白羊座之外,沒有其它任何個人信息。

      由于微博關注是有上限的,林先生發現,按照自己現在的發文速度,每天關注一名逝者,每天深夜發布一條信息,還能發四年多的時間,而那時候他已經是而立之年了。而目前,他手里還有100多名逝者的信息,尚在“排隊”等待公布于眾,而據他所言,這個名單還在加長中。

      現在,林先生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在微博上目睹了一些病人因為缺醫少藥而離開人世,曾萌生了從事公益的想法,“讓他們過幾天最舒服的日子,用最好的藥。”林先生對記者說,不過他覺得自己雖然因為微博“出了名”,但個人力量畢竟還是太小。記者 趙昂實習生 王呈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何敏] [編輯:劉瀚濤]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