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象監測能力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未來6年將發射10顆氣象衛星
并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氣雷達,覆蓋90%的國土面積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未來6年,我國將發射10顆氣象衛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氣雷達,再建4萬個左右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到2020年,氣象監測的空間分辨率達到10公里左右,時間分辨率將達到分鐘量級。監測密度的提高將大大提升氣象預報預警的精細化水平和精準度,氣象預報分辨率在城市將達到2—3公里,全國范圍內達到5—10公里。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三個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將其主題定為“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慶祝世界天氣監視網50周年”。
鄭國光表示,氣象預報的基礎是氣象觀測。這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中國氣象觀測的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我國氣象監測能力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有7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有17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在密切地監視著天氣,還有5.2萬個分布全國各地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其中,氣象衛星和新一代天氣雷達實現每6分鐘觀測一次,自動站每分鐘觀測一次,大大提高了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
氣象部門雖然在監測網建設方面取得很大成績,但是距精細化的天氣預報所需要的監測能力還有差距。鄭國光說,氣象監測就像漁民捕魚一樣,如果監測網稀疏,對一些局地性的天氣很難把握住,要預報好這種突發性的、局地性的災害性天氣,必須做好監測工作,首先要提高天氣監測的時間、空間密度。
鄭國光介紹,未來我國將強化地基、空基、天基相結合的立體的氣象監測。在未來6年,將發射10顆氣象衛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氣雷達,天氣雷達覆蓋率由目前國土面積的70%左右提升到90%;再建4萬個左右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加快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監測預警網等建設。(記者劉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