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在演豐龍窩坡的大唐戶部尚書吳賢秀的古墓地,海南至德文化研究會海口龍華分會組織的掃墓祭祖團近700多人,以節儉的方式文明祭古人。 記者 李漢仁 攝
市民描墓碑寄哀思。記者 李漢仁 攝
海口網4月5日消息(記者 陳小萍)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海口市迎來清明祭掃的高峰,市民們手捧鮮花、祭品等前往公墓緬懷親人、寄托哀思。當天,記者走訪了海口最大公墓區顏春嶺安樂園發現,相比以往,今年的清明節多了一份“綠意”,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采用較為環保的方式祭奠先人。
市民呼吁綠色出行
昨天上午9時許,記者乘上一輛前往顏春嶺安樂園的免費公交車。公交車上的空間非常有限,整車擠滿了前往顏春嶺掃墓的家庭,記者注意到前車門旁一位懷抱著嬰兒的阿婆。阿婆說,這是她三個月大孫子,由于清明掃墓是家庭傳統,家里的每一個人都要參與。
阿婆表示,前兩天看報紙、電視上提倡清明綠色出行。一家人特意沒有開車,而是選擇乘坐公車。她指著路上緩慢前進的車流表示,海南有清明節祭掃的傳統,這幾天去往公墓的路上車輛多,路也很堵,由于大多數人都開私家車,路面上的車流量太大,車子很難走得動。阿婆一手抱著孫子,一手拉住記者說,希望媒體能多宣傳,倡導市民乘坐公交車,不僅環保,還能減少擁堵的現象,甚至能降低交通事故。阿婆表示,希望明年來掃墓時路上能順暢些。“大家都來乘坐公交,肯定不會像今天這么堵。”
記者了解到,乘坐這輛公交車的市民中不少人放棄了開私家車掃墓而選擇公共交通工具。
清明燒紙也環保
上午10時45分,記者來到海口顏春嶺安樂園。記者注意到,入口處的幾家鮮花店生意頗為火爆,其中一位攤主表示,如今用鮮花祭祀先人的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4日開門以來,大小各式花籃已經賣出了百十來個。
記者在墓園內的福林園區遇到了前來祭掃的楊先生一家。記者注意到,在描好墓碑、完成祭拜儀式后,楊先生搬出一個小鐵桶,將帶來的紙錢扔了進去。這個鐵桶叫“聚寶盆”,是他花了5塊錢從園內租來的。“在鐵桶里燒完紙錢方便清理,不會被風吹得到處都是。”談到這個小鐵桶,楊先生說,海口傳統的清明祭掃方式,主要是焚燒香蠟紙錢和燃放鞭炮。雖然如今政府提倡文明祭祀,但要市民改掉沿襲了幾千年的燒紙錢放鞭炮的習俗卻并不容易,因此他和家人特意租了這個鐵桶來焚燒紙錢,“不管怎樣,能環保一些也是好的。”
記者在墓園內走訪時看到,園內有不少的民眾都租了“聚寶盆”焚燒紙錢。負責出租聚寶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墓園幾年前就開始出租“聚寶盆”,今年前來問詢并出租的市民比去年多了一倍以上。
?
?
相關鏈接:
清明節祭掃商業味濃引爭議 有人掃墓燒“小姐”(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