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決定:廣播影視作品行業納入試點,研究調整增值稅央地分成比例
“十二五”時期中國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敲定時間表。
4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營改增”試點。擴圍從地區和行業兩方面展開:
一方面,自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適當擴大部分現代服務業范圍,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據測算,全部試點地區2013年企業將減輕負擔約1200億元。
另一方面,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
中國企業財稅管理研究院院長謝學燾昨日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3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都完成了新的人事任命,現在及時推出新政策,符合預期。
“北京強力爭取納入廣播影視業”
“營改增”被視作結構性減稅重頭戲,有助解決稅制不統一和重復征稅問題,使市場細分和分工協作不受稅制掣肘。
2012年1月,“營改增”率先在上海啟動改革試點,之后采取“雁陣”擴圍方式,于2012年8月1日起至當年底陸續將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8省市和寧波、廈門、深圳3個計劃單列市納入試點。
2月18日,《人民日報》曾援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稱,從12個“營改增”試點省市的納稅申報情況看,目前共有102.8萬戶試點納稅人,由繳納營業稅改為增值稅。2012年,營改增試點地區共為企業直接減稅426.3億元,整體減稅面超過90%。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建昨日稱,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內,中國就把“營改增”擴展到了全國,這比預期要快得多。
目前納入“營改增”試點的行業涉及“1+6”,“1”即交通運輸業,“6”即現代服務業的6個行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和鑒證咨詢服務。
謝學燾告訴早報記者,對于增值稅來說,本就不應該在部分地區實施,應該從一開始就展開,這樣能夠避免形成“稅收洼地”。
至于將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納入試點,謝學燾稱,這是北京市強力爭取的結果。北京是廣播影視產業重鎮,納入試點,能夠提振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
未涉建筑安裝業
按4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說法,擇機將鐵路運輸和郵電通信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力爭“十二五”期間全面完成“營改增”改革。
但在此前的規劃中,除了郵電通信和鐵路運輸,試點呼聲較高的還有建筑安裝行業。但在4月10日公布的方案中,建筑安裝業并未納入。對此,謝學燾稱,在去年10月李克強主持召開的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工作座談會上,雖然提出了建筑安裝業。但目前看來,條件并不成熟。
“因為建筑安裝跟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國家正在調控房地產行業,并且力度很大,如果在建筑安裝業推行,會提高房地產行業的稅負,不利于經濟。”謝學燾說。
中國建筑會計學會去年底發布的一份針對66家企業的監測數據顯示,如果實施“營改增”后,企業負擔平均增加93.74%,相當于把3%的營業稅增加到了5.8%。而2011年中國建筑行業利潤率為3.55%,本來就屬微利。
而在胡怡建看來,之所以建筑安裝業沒有納入,這表明中央對于擴大試點是比較慎重的。而鐵路運輸是全國聯網,通信行業也是如此,不適合在一個地區試點,只能全國鋪開后納入,目前來說條件已經成熟。
研究合理調整增值稅分成比例
此外,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特別提到,隨著“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要推動進一步完善增值稅制度,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研究合理調整增值稅分成比例,理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
中國的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稅收收入中75%為中央財政收入,25%為地方收入。胡怡建告訴早報記者,增值稅是央地共享稅種。企業不交營業稅改交增值稅以后,最擔心的就是地方的利益給中央拿去了。所以研究合理的增值稅分成比例很有必要。
眼下,中國共對交通運輸業、建筑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等9個行業征收營業稅。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營業稅是中國地方政府幾乎唯一的主體稅收,一旦取消營業稅,增值稅規模將更大,由此帶來的如何構建地方稅體系、如何重新分配中央與地方稅收劃分等問題,都需要對現行財稅體制進行深度改革。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告訴新華社記者,“營改增”的改革絕不僅限于稅收制度改革層面,對財政體制的相應調整和完善必然會產生連鎖效應,會涉及到轉移支付、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間的收入劃分及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甚至涉及政府與企業、居民之間的關系,可謂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應抓住“營改增”改革契機,加快推進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
改革必然觸動利益。4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各級政府要轉變政風,倡儉治奢,過緊日子,把錢用在刀刃上,為推進“營改增”創造條件。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