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在中國成為了一種品味的象征
?
隨著時間的遷移,很多在中國被我們捧得高高在上的東西,都在美國露出了真實的面目。CK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高中時,男朋友用CK香水,全班人,都覺得他好有品位。現在,在最廉價的WAL—MART,CK總是和一些小品牌排排坐。大賣場里CK平凡極了,和阿根達斯一樣。香港那邊追隨的國AP,被這里的留學生笑稱班尼路。再比如,倩碧的黃油。倩碧一直以黃油的暢銷而引以為豪。有人曾經說,“黃油在美國暢銷的象大寶,便宜的也象大寶,只需要20多刀。”
我們在中國很追求的外國貨,在這里卻是如此廉價。
這是我經歷的,也是我身邊大多數中國朋友經歷的。這樣的話題,我們不知道自嘲了多少次。很多人都開始在鍵盤上敲打這樣的文章。而這篇文章,其實,無關與自我反省或小資批判,也無關于對中國人的嘲笑(我可是超級愛國的,誰敢嘲笑中國人,我第一個火山爆發)。我想說的,是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為何這樣低?
我有個朋友是PARTTIME,做設計,公司不給他買保險,每小時給他30多刀。一般的大學生畢業找的工作,工資大概是15刀/小時吧。公司一般會買保險。
15*8*5*4=2400刀,一個普通大學生每月工資。個人所得稅加上社會保險,一般要打掉40%,可如果給教堂或慈善組織捐錢,或者收養國際學生,可以免稅。把一些活動性的費用算進來,他最后的收入大約可以在3000刀。在北京,一個剛工作的大學生,月薪大概3000塊不到,人民幣。
基本同樣的收入,在不同的國家,是何樣的生活水平?
先說食品,美國的食品賣得很便宜。剛才從COUNTRYMART回來,十瓶玉米罐頭,6刀,葡萄3刀,酸奶四瓶,2刀,生菜茄子豆腐什么的,5刀多,價稅后將近20刀,基本滿足我一周的伙食(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買得還沒吃光,所以這次的購物單里沒有,上星期用9刀買了一大包雞翅,吃了一周還有大半袋沒有吃完)。
20塊人民幣呢?2包大樂事?兩斤豬肉?應該無法滿足我一周的伙食吧。
我一個月的伙食費,包括下館子,大約也就150--200多刀。這只占美國個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200元,還不夠去大型超市一次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