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兩鬢不蓋耳,女生頭發不搭肩……很多中小學校都有這樣的規定,對于違反規定的學生,老師也總會上前勸誡一番。但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內的長郡AP課程中心則更為嚴格,對發型“不合格”的學生,校方用校車帶著他們到專業美發店修剪。
拋開學生可不可以留長發的爭論不談,這種帶有強制性意味的統一理發,讓一些學生難以接受。教育專家也認為,即使是要實施硬性規定,學校也不能決定學生在哪理發。
4月18日上午,長郡AP課程中心30余個學生因發型不合格,被學校召集停課,用校車帶到距離學校約4公里的一美發店理發。從上午9點多到中午12點左右,這次“統一理發”耗費了學生一個上午的上課時間。
學生:副校長說不剪頭發就轉學
學生小圓(化名)說,4月17日下午,學校通知稱次日將進行服飾禮儀檢查,叫他們整理好穿戴和發型。之前,學校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這樣的檢查,檢查后會記下不合格者的名字,然后由班主任勸說,進行修整。“以前最常檢查的是手鏈,頭發太長的也會被要求放學后剪一下。”小圓說。
到了18日早上7點多,領導開始進教室進行檢查。“他們一個一個看,和以前一樣,不合格的就記下名字。”小圓因為發型不合格,也被班主任記下名字。到了8點左右,學校廣播叫不合格的學生到教學樓大廳集合。
“主要是高一、高二的,共三十多個人,男生不到十個。”小圓說,長郡AP課程中心高一、高二共有六個班,一百八十多個人。集合后,中心主任胡頌要求這些學生進行統一理發,地點是金星中路附近的尚藝美發店,距離學校約4公里。三十多名學生一直在大廳里拖著,不肯答應。
十多分鐘后,一個黃姓副校長也來到大廳。小圓說,“副校長也要我們去剪,說要符合學校的規矩,不剪頭發就轉學,而且保衛處的人也來了,說要我們上車。”
上午9點左右,學生們上了校車,前往美發店。
理發店店員:提前營業,忙了一上午
“先生,剪頭發嗎?可能要等一會兒喲。”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小圓等人剪發的美發店,一工作人員趕忙上前說。此時,小圓和很多高二的學生已經剪完離去,但店內依舊站著十多個身穿校服的學生,理發師們也是忙個不停。
店內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學生太多,他們還特意提前營業,“但還是忙到現在”。她說,理發的是高中生,是學校統一安排的,有老師和領導陪著。在理發店內,一身著深色上衣的女子被學生指認為中心主任胡頌。
“高二的先走了,我們高一的還有很多在剪。”高一學生小倩(化名)說,該店理發有4個價位58元、88元、118元、188元,“最低要剪58元的”。
小倩稱自己一般都只剪三十元左右的,“這里檔次高,貴點也沒辦法,有些同學選的還貴一些”。
“剪成這樣也沒辦法,早點回去做作業。”小倩嘟著嘴,看了看鏡子說。她的手里拿著一本英語書,“本來打算在這兒看的,但完全看不進去”。
帶隊老師:這里是河西最好的店
11點半左右,深色上衣女子對學生說:“校車來不了了,你們自己打車回去。”隨后,學生們三三兩兩上了出租車。直到11點56分,學生才全部離開返校。
按照學生所說,以往該校每個月都會有一次類似的檢查,但從沒有要求學生統一理發,而且也沒有過停課的先例。在進校之時,學校曾給他們發過一本學生守則,里面提到對學生儀表的規范,要求女生頭發前不遮眉、后不搭肩,男生頭發兩鬢不能蓋耳。
學生理發期間,見到記者在現場徘徊,深色上衣女子主動過來搭訕,自稱學校老師,負責帶高一、高二發型不合格的學生來理發。
對于組織統一理發原因,這名女子反問道:“不能過來剪頭發嗎?學生們很開心,還要我幫他們拍照片。”并拿起手機翻照片給學生看,稱“剪得很漂亮”。她說,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發型,自己定什么價位的。
對于有學生覺得會“耽誤課程”的問題,她稱學生是帶了書來的,等的時候就可以看書。因為美發店內的造型師不多,所以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對于理發店的選擇問題,她的回答是“形象設計肯定要好一點的,而且那附近也沒有什么地方可以剪的,這個地方是河西這邊最好的一個店子”。
【家長爭議】
追求自我還是扮靚耍酷?
“我們上學的時候就有儀容儀表的規定,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男生不留長發。當時真的很反感,到現在都不知道規定的意義何在。”80后爸爸李先生認為,發型的問題很難與學習真正扯上關系,應該給孩子追求自我的空間。
他笑道:“我女兒一直就被老婆打扮得很可愛,覺得她開朗的性格都與這個有關。打扮是好的,別過度就行。”
和李先生一樣,多位年輕父母均不太贊成對學生的打扮進行過多的限制。但女兒在河西上大學的曾女士卻表示可以理解學校。她認為,孩子看待問題沒有家庭和老師認識得全面,注意力放到扮靚耍酷上去了,在學習上肯定要分心。
“頭發把眼睛擋著,一副覺沒睡醒的樣子,還怎么讀書?”曾女士說。但對于該校強制剪發的行為,曾女士覺得有點過激,“這樣子有點霸蠻了,而且耽誤課程。小孩子,都喜歡鬧別扭,多引導一下就好”。
【專家點評】
“學校不能決定學生在哪理發”
4月18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微博)認為,這件事實際上折射了中國教育在校規推行方面存在的一些難題。
“中國許多學校的校規是單方面制定的,這其實是不合理的。”熊丙奇說,國外很多學校在制定校規時,會征求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在達成共識之后,才會將校規推出。“中國的學生在入學時,很多情況下是沒有選擇權的。”他說,國外的學生與學校一般是雙向選擇,在入學前都會了解所有的校規。一個學生,可以因不滿意一條校規而選擇其他學校。但這些,在國內幾乎不可能出現。
“如果說,這種儀表的校規是學生參與制定的,那在實踐期間就不會出現抵觸情緒,學校也大可不必出現這種強制行為。”熊丙奇說,“這樣執行起來,就不會再遭受質疑,也便于推進學校的民主化管理。”
“即使是要實施硬性規定,學校也不能決定學生在哪理發。”熊丙奇說,學生的發型不符合相關規范,應該督促其自覺修正,校方不應該決定其理發地點,更不應該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