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4月19日消息(見習記者 吳丹丹攝影報道)19日,著名作家王蒙帶著新書《這邊風景》現身第23屆書博會。當天,王蒙做客“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與讀者暢談寫作、閱讀與人生。
王蒙,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協原副主席。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皮,1948年10月入黨,1948年10月參加工作,相當大學學歷,研究員。2010年11月15日,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中國現當代以青春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壇獨樹一幟,頗具聲譽。代表作品有《青春萬歲》、《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紅樓啟示錄》、《王蒙自傳》等。
不同類型的寫作是休息
細看王蒙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文學作品創作,二為對古典文學的解讀。王蒙認為,不同類型的寫作對他而言是種調解與平衡,有著不同的思維樂趣。“馬克思休息時就會做數學題。”不同類型的寫作能讓王蒙體會到更多樂趣,同時也是另一種“休息”。
“雖然兩種作品有所區別,但它們都有統一性,那就是生活。”文學需從生活出發,無論何種作品都要記錄作者的生活感受。在王蒙看來,學術評論等也是對古典文學的感受,作者可將生活實踐與諸子百家理論相聯系。不論寫什么,土地、人民、生活都是王蒙觀察的對象。
“明天我將衰老”
王蒙回憶起他曾接受過一個訪談,當時主持人問他是否有衰老之感:“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如果說有,那么人家會覺得你都老糊涂了還來接受采訪,簡直是忽悠人;如果說沒有,說我還很年輕,那又會讓人覺得我在‘賣萌’。”王蒙的風趣讓現場出現一陣笑聲。“于是我當時突然想出了一句話,回答道‘明天我將衰老’。這樣既不自大也不謙虛,后來我還以這句話寫了一篇小說。這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
讀書的態度:超前閱讀
“人的一生都應該學習,越老越要愛學習,這樣就會覺得十分快樂,還有那么多東西可以學。”本著學習的態度,王蒙向大家傳授了他的秘訣:超前閱讀。
“一個人要讀書,就要讀那些他覺得困難、不完全懂的書,就是要大膽接觸這些高于自己智商的書!”王蒙打了個比方,如果在一本外文書籍里只懂一半的單詞,那么讀完后會發現自己掌握了60%;再讀第二遍,也許就掌握了85%……這樣每讀一本書,自己都會有所收獲。“所以讀書時一定要假定自己是有頭腦的人,敢于與作者較勁、抬杠,這樣就能不斷進步。”
拒絕零碎 學會深度閱讀
對于當下大熱的微博等零碎化閱讀,王蒙直言,這不是閱讀,更多的只是“瀏覽”。“網絡瀏覽有助于信息民主化,有助于文化的普及和傳播,但是這不能讓一個人真正提高、發展自己的能力。零碎化閱讀是膚淺的、平面的,它缺少思考、缺乏深度。”
王蒙希望青年一代能認真的閱讀諸子百家等經典,例如閱讀老莊時讀者可以體會逆向思維,從非常規的角度進行思考。書籍之間不能相互替代,無法比較,所以無論什么樣的經典書籍都應該讀上一讀。“要閱讀經典,不能讓自己的大腦成為碎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