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進入寶興縣 海南捐建的學校醫院等項目經受住了考驗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海南與四川雅安的”熊貓老家“寶興縣,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海南援建了寶興縣災后重建項目,其中包括新寶興中學、靈關小學、中壩小學、寶興縣人民醫院,此外,還幫助恢復重建了大溝河口和舒家巖防洪堤項目,東拉山大峽谷景區旅游公路及199戶受災農民住房建設項目等,并向寶興捐贈了價值11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海南也因此成為寶興縣群眾最熟悉的朋友。而在此次地震后,寶興的海南援建學校、醫院等項目都經住了考驗,新寶興中學甚至成為寶興縣救災指揮中心和最大的安置避險點。
?
?
寶興縣靈關鎮中壩小學,也是海南援建的項目之一。南國都市報特派記者 劉艷 攝
我省援建的新寶興中學
?
?
“海南愛心教學樓”巍然屹立
“樓沒有大問題,就是內墻開裂了。”聽說記者來自海南,靈關小學的楊老師非常高興地說。在靈觀小學校園內,一棟黃色的建筑物上寫著“感恩樓”,楊老師說,這就是當年海南援建的項目。原本作為靈關中學的教室使用,后來新靈關中學建好了以后,就變成了青少年宮,供學生們課外活動時用。楊老師說,靈關與震中蘆山縣直線距離只有幾公里,因此地震當天震感非常強烈,“感覺上下抖動得很厲害,幸虧是周六,學生不上課。”楊老師說,地震后,“感恩樓”一二樓的教室墻體出現了裂縫,是否能繼續使用,需要等到評估組來評估后才知道。
而在靈關鎮中壩鄉的中壩小學,海南援建的教學樓巍然屹立,樓體上的”海南愛心教學樓“鮮艷醒目。外表看上去,除了外墻的一些裂縫,主體依然完好。”我們這里的人都知道,海南當年在寶興援建了好多項目,我們就像一家人。”帶著記者去找學校的靈關鎮居民老張說。
寶興人對海南有著深厚感情
地震發生后,李崇剛老人跟隨著女婿搬到了新寶興中學——家里的房子已經完全震壞了,學校里的教師職工休息室雖然狹小不適合全家居住,但老人說這里很安全。
老人一聽說我們是海南的記者非常激動,他說,寶興人對海南有著深厚的感情。
李崇剛是寶興縣政協一名退休的調研員,他說,當年海南對寶興的每一項援助他都非常了解。退休前李崇剛參與編撰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寶興抗震救災志》,海南為寶興援建校舍醫院的記載就是由他來主筆的。
“5·12地震后,海南為寶興捐建的這棟教學樓在蘆山地震中顯現出了非常寶貴的作用。”李崇剛說,要不是這所學校,這次地震中參與救援的1000多名官兵將無處安置,他們可能會睡在露天場所,要不是這些校舍,許多教職工的房屋被地震破壞后都不知道去哪里安置。
“這是海南人民留給寶興的一筆非常寶貴的物質財富,寶興人民再次感謝你們!” 李崇剛說,雖然汶川地震過去了5年,但寶興人民記得海南人民。要不是遇到地震,那本50萬字的抗震救災志就要出版印刷,他特別想把這本救災志送給海南人民。
驗收合格后就可以復課了
“幸好有了這一所學校,否則我們就無家可歸了。”新寶興中學老師張蓉說,她感覺這一次地震對寶興的影響比汶川地震時更大,地震后她家的房子已經完全無法居住,她和一半以上的教職工都搬回這里來。這里不僅是受災群眾安置區、也是救援人員居住的地方,許多參與救援重建的官兵就住在新寶興中學的教室和宿舍樓里。
“如果不安全,誰敢住在這里?”張蓉說,”再也沒有比這更安全的地方了。“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新寶興中學里看到,除了教職工休息樓的一間房子被飛來的巨石砸毀、個別房的墻體出現裂痕外,其余建筑完好無損。記者走進職工休息樓發現,除了被撞部分的墻體破損以及相連的房屋出現一些裂痕外,其他的屋子完好無損,有很多間都有人在居住。
“雖然學校放假了,但教學樓目前仍在使用。”張蓉說,這些都是海南人民的功勞。
由于學校面臨是否復課等問題,22日下午,四川省住建廳房屋應急評估處的工作人員來到學校對建筑能否使用進行評估。評估小組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國都市報記者,除了被巨石撞的那棟樓需要“待定”,其余的都評估通過,他說,如果后面的余震不超過抗震等級的話完全可以使用。
張蓉說,寶興離震中蘆山很近,盡管震感那么強烈,但海南援建的這幾棟教學樓經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