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溫州4月24日電 (記者 徐樂靜 實習生邵思翊)22日,中新網記者報道了“浙江溫州鰲江下游出現近8公里的黑色帶狀污染物,溫州平陽縣環保局回應疑是赤潮”一事。不過,當地部分市民對于“赤潮說”表示質疑,稱系溫州版“紅豆局長”。
24日,平陽縣環保局再次回應,“赤潮說”僅為懷疑,并未完全確定,不過能夠排除系周邊企業偷排所致。下一步環保部門將聯合海事局、海洋漁業局加強對江面及周邊企業的日常巡查,如有類似情況會及時做出處置。
21日,網友微博爆料,溫州鰲江下游出現條紋狀污染物,并已持續數日。22日,平陽縣環保局回應,黑色帶狀污染物的確存在,持續3天后,已于22日消失,由于無法取樣檢測,不能確定是何種物質,疑似為赤潮。
稿件一經發表,引來不少網友議論,溫州當地居民更是質疑“赤潮說”的真實性。
網友“包邦勝”稱,甌南大橋旁鰲江邊的一個排污口,每天都不間斷地排放污水,并非是赤潮。
網友“葉建敏_溫州方言字典詞典”將“赤潮說”與此前的“紅豆局長”相聯系,稱“上次有人說紅豆發紅,這次說赤潮,不合格為官。”
溫州市民程耿(化名)質問:“有能在灘涂上留下油污的赤潮嗎?”
程耿家住在鰲江邊上,時常能夠觀察到鰲江的情況。他告訴記者,他發現鰲江江面污染出現的一個規律:水量大時污染較為嚴重,水量小時看不到污染情況。
據他分析,鰲江江水渾濁為企業偷排污水提供了掩護,由于地處出海口,江水隨著漲退潮更換快,偷排不容易被發現,因而有些企業有恃無恐。
“我小時候常到江邊抓螃蟹,現在連死魚都沒有,變化之大實在令人感到痛惜。”程耿如是說。
對于當地市民的質疑,平陽縣環保局副局長王圣軍再次作出回應。他表示,赤潮一說僅為分析懷疑,并未完全確定。不過環保部門對鰲江一帶進行全線巡查,并未發現企業有類似排放物,也沒有發現企業偷排現象。
王圣軍介紹,鰲江周邊分布的工廠大多為制革和制明膠的企業,它們排放的污水量不足以造成近8公里的污染帶。“如果是這些企業排放的污水,應該是和水融合在一起,而不會在江面上形成這么明顯的分層。”
不過,他也承認,當地環保局曾多次排查發現,鰲江周邊企業確實存在偷排現象。
“接下去我們將聯合海事局、海洋漁業局加強江面及周邊企業的日常巡查,如有類似情況會及時做出處置。”王圣軍說。(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