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指出 播撒“靖國火種” 恐將玩火自焚
當朝核陰云似將散去,東亞自貿談判初現曙光,地區局勢呈現幾許緩和之際,安倍政權不合時宜的“拜鬼”行為再次牽動國際社會的神經。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如《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用播撒“火種”來批評安倍政權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如果不在右傾化道路上及時剎車,那么“玩火者必自焚”恐將是日本不得不面對的結局。
因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檢驗戰后日本歷屆政府歷史觀和基本外交姿態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今年春季,繼麻生太郎等3名內閣要員參拜靖國神社、首相安倍晉三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供奉祭品之后,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國會議員集體參拜,是去年同期的兩倍有余。人數之多,分量之重,令人側目。
“在亟需改善近鄰關系的重要時刻,安倍政權到底想干什么?”《朝日新聞》在23日的社論中對安倍政權播撒“火種”的行為提出質疑。王少普分析說,此次參拜人數創紀錄,與去年眾議院選舉中保守派當選人數增加有關。據日媒報道,23號當天參拜靖國神社的議員大多為保守派議員。“而從深層次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絕非偶然。”王少普指出,除了安倍等人本身的右翼政治理念,在即將到來的國內選舉中,如何迎合保守勢力的需要,以及國內經濟不景氣所導致的民族主義回潮,都是安倍政權在右傾化道路上越走越遠的重要原因。此外,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也使安倍政權有了“可乘之機”,利用參拜顯示其對內加速右傾化,對外強硬的立場。
那么,在敏感歷史問題上如此大膽地“引火上身”,安倍政權將把日本引向何方?
事實上,一些日本媒體和政界人士已經清楚地看到了安倍政權播撒“火種”的后果。
日本《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媒體23日發表社論批評安倍政權參拜行為,認為如果因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而使改善與中、韓關系變得遙不可期,最終只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則表示擔憂:“不論做出了怎樣的解釋,都無法避免對外交造成影響。”
王少普表示,一面聲稱愛好和平,一面不斷制造鄰國關系緊張的安倍式“現實主義”執政理念,將進一步惡化地區局勢,也必將導致日本外交孤立。不過,王少普強調指出,“安倍本人并沒有前往參拜,這恰恰說明了他在這個問題上的心虛。安倍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不得不考慮外交影響。”
安倍二度上臺之后,就如何振興日本提出了種種安倍式的構想。而現在,安倍政權以及正在加速右傾化轉向中的日本社會,都需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日本究竟要往何處去?在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地區共識的大環境下,如果一意孤行播下“火種”,最終引發的大火恐將燃盡日本所期待的未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