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聽說過比特幣嗎?它曾經是類似Q幣的網絡貨幣,而現在在國外,它已經可以買披薩、可以捐贈,甚至已經有芬蘭公司用它給員工付工資了。而最近在中國,關于比特幣,最大的新聞就是,壹基金宣布,收到117個比特幣的捐款。這筆捐款,可以用嗎?
真的很難想象,一種不是中央銀行發行的網絡貨幣,能兌換成人民幣,捐給災區。在壹基金合作發展部總監霍慶川和比特幣中國的官方微博顯示,截止到昨天凌晨0點51分,壹基金已經收到117個比特幣,折合人民幣將近10萬元。今天下午,記者撥通了壹基金傳播部總監姚遙的電話:
姚遙:比特幣愛好者愿意以比特幣的體現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愛心,具體的操作是他們匯集了比特幣以后,將它兌換成人民幣以后再捐給壹基金。
如果你第一次聽說比特幣,那恐怕不算是電子商務的愛好者。在一個叫做Mt.Gox的網絡交易平臺上,每天都有大量的比特幣正在賣出和買入。而在國內,"中國比特幣交易平臺"是唯一的買賣場所。網站最上方實時更新的最高價、最低價和成交量,就像個小型紐交所一樣。武漢大學的小黃玩比特幣兩年了:
記者:你接觸了這么久,手頭上有多少比特幣?
愛好者:我目前沒有比特幣,平時會炒一炒。不敢去用,因為幣值波動太大,昨天晚上還700多,今天已經將近900了。它的目標就是實現沒有央行,不會出現貨幣超發、通貨膨脹,這個原理決定了沒有人會維護它幣值穩定,所以它的穩定完全是根據買賣雙方決定的。
記者:那怎么把比特幣換成人民幣去捐款呢?
愛好者:通過比特幣捐款,噱頭更大一點,因為通過人民幣捐款的途徑是非常通暢的。交易平臺就可以買賣,它的生產比特幣的途徑就是叫挖礦,通過一種特殊的運算去獲得這個比特幣。最大的市場在美國,但是這個貨幣匿名性非常好。你不知道它是哪個國家的人在用,你也不知道它的貨幣流向。它的很多應用就是在賭場、洗錢,賭場是最早用比特幣的。
比特幣的故事是這樣的:2009年,一個網名叫中本聰的人創立比特幣。它一開始只是程序員的玩具,他們瘋狂挖礦換取比特幣;直到2010年,佛羅里達的一個程序員花了1萬比特幣在"棒約翰"買了兩塊披薩。而如今,這1萬比特幣按現在的匯率算,已經價值180多萬美元。這是比特幣的成功,也是它最大的隱患:匯率浮動,就像過山車。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所有的現場價格都應該是有操控的,而且它本身是伴隨著塞浦路斯問題的做法,使國際市場開始關注這種貨幣。它的模式并不可能成為流通貨幣,至于能不能成氣候現在很難說。
據說比特幣為了保證總量的稀缺性,在2140年前,比特幣數量將控制在2100萬個。而現在全世界已經有1000萬個,也就是,每10分鐘將誕生25個。比特幣的標志,和美元幾乎一樣,只是字母S變成了B。其實,這似乎從一開始,就能看出比特幣的野心(記者丁飛實習記者徐子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