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想不到,“四季隨機播放”的鄭州天氣,和剛發生的蘆山地震有某種關聯。
在專家看來,加上深層次的天文地理原因,這是黃河經歷了30年“枯水期”,即將轉入“豐水期”的先兆。
人物簡介
王涌泉: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黃委會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國天文學會河南天文學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委員。
侯琴:曾在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工作,退休后研究歷史文獻,2012年完成論文《500年來河南大旱》。
今年天氣常“跳水”
是黃河“豐水期”先兆
87歲的王涌泉,是國內水文界老專家和日地水文學創建人,研究治河54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也是個老河工”。
黃河最近一次大洪水,是在1982年,其后黃河很“消停”,沒發生過大洪水,沒多少泥沙,下游沒有什么決口,這使得黃河下游的河南、山東河段很平安。
王涌泉覺得,這恰是問題所在。因為黃河一向旱澇交替,由于“枯水期”河道易淤塞,“枯轉豐”階段,經歷幾次大暴雨,黃河往往挾帶大量泥沙,造成決口或改道。
而這個“枯轉豐”階段,王涌泉認為,即將到來。在他看來,這有三個契合因素:一是物理背景,太陽活動由低谷轉為上升。而太陽活動強的年段,黃河就是“豐水期”,今年氣溫偏低,也和太陽活動有關。“2014年,北極地區將發生日食,到時北半球可能會更冷。”
二是氣象原因。據史料記載,黃河的幾次大洪水前,都曾發生長時間的枯水。發生旱澇轉變的年份,也就是北半球歐亞大陸大氣環流發生改變的時候。大氣環流由緯向環流轉為經向環流,黃河就將進入豐水期。“最近冷熱交替很厲害,就是大氣環流由緯向轉為經向的原因。”
第三個就是:今年發生的一切,和1933年太像了。
在災害史上,很多時候,歷史都是重復的。王涌泉說,1933年,是太陽活動低值年,當年,四川茂汶縣發生7.5級地震,8月黃河發生大洪水。而今年的蘆山地震,依舊在當年的龍門山斷層地震帶上,近幾年雨帶北移,影響的正是黃河流域。
?
相關鏈接:
中國地震臺網答網友問,自信心強到爆棚
"戰火"燒到地震災區?加多寶王老吉捐助也"較量"
四川今為地震遇難者默哀 停止所有網游在線影視
為地震災區祈福 “心系雅安”海口大型賑災義演舉行
地震中“橋堅強”的啟示
致哀地震逝者頭七 《水立方》《最強音》今停播
俯瞰寶興地震災區滿目蒼夷
雅安地震評估進行時 上千億經濟損失數據何來?
俯瞰寶興地震災區滿目蒼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