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休人員熱熱鬧鬧幾百元、機關退休人員不聲不響幾千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曾直言這種說法雖不完全準確,但也反映出這種差距確實存在。
他所言的差距,主要由養老金雙軌制帶來。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及其團隊向本報記者披露,一般而言,公務員養老金在4000元左右;同時地區之間差別較大,東部地區公務員養老金明顯高于西部。事業單位比公務員低20%-30%,企業養老金更低,大部分在1500-2000元左右。
針對這些不合理現象,每年兩會都有不少專家學者以及代表委員呼吁改革。
此前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曾表示,養老金雙軌制等一系列問題正在進行綜合研究和頂層設計,人社部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要求在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
5月6日,據本報從接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士處了解到,不同養老制度并軌是未來的改革大方向,但由于前期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在個人繳費、職業年金、支付水平等機制上沒有理順,改革遲遲難以真正啟動,使得決策部門對養老金并軌改革更為謹慎。
不同群體養老金水平拉大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介紹,城市中的養老保險群體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和城鎮居民。
其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群體已經實現了養老金的全覆蓋,養老金源于財政。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以個人繳費和單位繳納相結合,保障水平較前二者都低,覆蓋面也存在問題,比如在中小企業就業的農民工勞動者,相當一部分沒有被養老保險所覆蓋。
除了上述三種群體外,沒有就業或者不能享受前三種養老保險的人群,通過個人繳納、政府補貼,享有養老保險。
“從覆蓋面看,企業養老金覆蓋率還較低;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也類似,很多居民有遺漏。值得注意的是,這四類養老保障體制差別較大,公務員最高,事業其次,企業較低,居民養老剛開始。”李實告訴本報。
據李和研究團隊調查統計,公務員的養老金根據工資水平確定,一般而言,公務員養老金在4000元左右;同時地區之間差別較大,東部地區公務員養老金明顯高于西部。事業單位比公務員低20%-30%,企業養老金大部分在1500-2000元左右。
“當然,各個地區之間也存在差異,大城市會高一些?!崩顚嵳f。李實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最近幾年,不同群體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差別越來越大。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間的待遇差距呈拉大趨勢。
鄭研究發現,1999年,機關、事業單位年人均離退休費與企業之比為0.8,但2000、2001年即迅速擴大為1.5,2002、2003、2004年更達到1.8.
雖然到2008年兩者之比縮小為1.5,但是鄭秉文判斷,最近幾年事業單位進行績效改革,工資上漲,導致與企業的退休金差距仍然會抬頭。
對于不斷擴大的養老金差距,李實稱,主因在于不同群體區別的養老體制安排,相互之間缺少系統、一致的設計。
事業單位試點無果
養老金雙軌制下帶來的不合理分配,每年兩會都有不少專家學者以及代表委員呼吁改革。
對于各界反映強烈的問題,相關改革也曾啟動。2008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
但五年過去,尚無一個省市出臺完整的實施方案。
試點方案規定,事業單位實現和企業相同的個人繳費,養老金下降不可避免。但由于改革方案中未明確改革后養老金水平如何變化,僅籠統提出要建立職業年金,無具體操作細節。在一些省市還未正式推進養老金改革,還遭遇部分事業單位就業群體的抵制,故并軌也不了了之。
今后對于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進一步推進,鄭秉文建議,事業單位改革要真正建立職業年金制度,以職業年金為補充,改革后的待遇水平不降低,這樣才能調動事業單位積極性。同時,他還主張事業單位和公務員一起改革。
對于我國職業年金如何建立和發展,現在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實行和企業年金一致的職業年金制度,由事業單位和職工共同繳費,國家提供稅收優惠,各級財政給予補助。
不過,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并不容易,早已建立多年的企業年金制度,發展到今天仍然障礙重重。
有能力建立企業年金制度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短期內很難有能力參與進來。故此,原本為提高企業職工退休收入的企業年金制度,背上了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的罪名。
自2005年起,我國連續8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21元,與2005年調整前相比較,企業退休人員的總體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多。
并且這種調整主要依靠財政投入,根本性調整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人社部數據顯示,各級財政對養老金的投入從1998年開始的20億元,到2012年已經增加到2000多億元,20年間增長一百多倍。
呼吁并軌繳費機制
今后針對事業單位養老體制和企業的并軌,從大方向上,業界普遍認為,各種養老體系應該納入統一的框架之中,實行大致相同的繳費水平和支付標準。
“如果并軌一體化,則不管哪個群體,都應該采用個人繳費與單位繳納相結合的模式,國外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雇員,都需要個人繳費。今后如果養老金繳費納入統一的制度平臺,建立個人繳納和單位繳納的制度,國家財政就應該撥付一部分養老金進入繳費平臺。”李實稱。
在很多國家,居民到了退休年齡,不管過去工資高低,只要滿足基本繳納年限,都有權利領取到基本養老金,不同人群之間不會有太大差別。“但由于涉及到利益問題,短期內想打破利益分割局面還比較困難?!崩顚嵳J為。
采訪中有專家認為,中國養老金并軌難度最大的,還是養老保障水平較高的體制不愿納入較低的體制中。換言之,也就是如何激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改革的積極性。
“如果不同制度并軌,必須解決養老金支付水平‘就高’還是‘就低’的問題,如果‘就高’,無疑會增加企業負擔,如果‘就低’,公務員的養老金會大大縮水,可能形成改革阻力。”李實表示。
在前期討論中,各方期望的理想化方案是,企業養老金連年上調,追上公務員等群體的保障水平,實現高水平上的并軌。
“現實情況卻是,高的不愿意下來,低的上不去。如果繳費標準能夠實現一體化就已經很不錯了?!崩顚嵳J為,最終要在養老金支付水平上達到相對公平的狀態,還是比較難的。
養老金改革應該朝著一體化的方向邁進,縮小不同群體間的差距,已成為社會保障領域的共識。
李稱,從這個角度講,未來幾年,政策制定需要設法提高企業和居民的養老保障水平,限制公務員養老金標準增長。
“目前公務員養老保障水平已經相對較高,如果繼續過度增長,對未來財政支付會形成壓力?!崩钪毖?。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