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簡稱“工信部”)統計,輝煌時曾在全國擁有近億用戶的小靈通目前僅剩下一千萬用戶。而據中國電信介紹,目前廣州約有數萬用戶。記者日前調查發現,除了被大量用于公用電話,北上廣等國內一線大城市的小靈通號碼有不少都被“皮包公司”用作“虛擬辦公室號碼”。有律師提醒,類似的“小靈通虛擬辦公室”很可能隱藏法律風險,很可能被用于詐騙。
現狀用戶從1億降到1千萬戶
據記者近日了解,目前不但運營商不再對小靈通網絡進行投資,相關廠家亦基本停止生產小靈通設備。在淘寶網上小靈通終端品種和交易均乏善可陳,小靈通用戶量持續減少直至網絡關閉似乎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據工信部近日公布數據估算,盡管用戶大減,但在2012年全年每個小靈通用戶平均通話仍達746次,相當于每天平均通話兩次以上,表面上看似乎很多用戶依然對小靈通情有獨鐘。
調查誰還在用小靈通?
一:公話話吧
在廣州,記者從小靈通業務運營商中國電信了解到,目前廣州小靈通用戶仍有數萬戶。不過對于“每天通話兩次以上”的數據,有運營商人士則表示并不信服。“這數萬用戶中,相當一部分是公話話吧用戶。”一位中國電信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公話話吧的使用率龐大,讓其他小靈通客戶的使用量“被平均”。
“最早的小靈通網絡大概是2002年左右開始建設的,經過10多年運行,小靈通基站設備開始老化。”中國電信相關人士表示,一旦某個區域的小靈通基站設備老化到不能用,就會被拆除,不會再維護更新。因此小靈通網絡的使用范圍勢必會一步步縮小。
這是否意味著,一些小靈通使用率很高的公用電話“話吧”很可能“突然死亡”,影響生意? “我們的客服人員經常撥打這些小靈通用戶的電話,希望勸說他們轉移到CDMA網絡,但大部分時間相關號碼都沒有人接聽。”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用戶只需要自行購買一臺CDMA手機或CDMA制式的無線固話,就可以相同的套餐資費轉移到CDMA網絡上。“由于小靈通使用范圍不斷縮窄,因此一旦發現小靈通不好使用,就應該考慮更改網絡。”
伴隨著小靈通網絡逐步廢棄,運營商是否擔心遇上要求索賠的“小靈通釘子戶”?相關中國電信人士表示,由于在工信部的文件中小靈通“早已退市”,因此運營商繼續提供服務已經是為體現“為消費者考慮”的原則。
二:“虛擬辦事處”
記者采訪中還發現,跟在大城市的商住兩用公寓租個套間就可以注冊家公司類似,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由于號碼看上去跟固話一樣,不少小靈通號碼成為“皮包公司”在“京滬”的“虛擬辦公室”號碼。
在淘寶網上輸入“小靈通”等關鍵字,就會出現大量銷售“小靈通呼轉”業務的商家。在其中一個網店,商家如此描述這一業務:“比如你其實不在北京,但因為公司業務需要,需要客戶撥打北京的8位010開頭的電話來聯系,但010的號碼只可以北京地區使用。這時候你可以通過購買這個號碼,并通過呼叫轉移到你使用的手機上,實現虛擬北京辦事處,方便公司和個人業務發展!”
言下之意,小靈通轉移業務是為了營造一種“我人(公司)在北京(或上海)”的假象,實際上撥打該小靈通號碼唯一的用處就是轉移到外地的手機或固話上。
警惕網店買卡無需身份證
記者了解,在小靈通呼轉業務的價格以北京的呼轉業務最貴,價格為150元,激活后還要30元的每月最低消費。而浙江、廣西、山東等城市的呼轉業務則僅需10元就有交易。
盡管網店都寫明“不準違法使用,后果自負”等類似字眼,但顯然類似業務均會有法律風險。比如,不少網店都明確表示“購買卡無需提供身份證”,因此很可能被用于詐騙。由于以前購卡沒有“實名制”要求,所以對于當下小靈通卡流通是否需要身份證也沒有規定,商家也就鉆了法律空子。而有律師向記者表示,即使你是合法使用者,也會面臨風險。比如在使用某個小靈通號碼呼轉后一段時間后不再使用,原小靈通號碼又被店家轉售給他人,但聯系人很可能仍撥打該固話號碼。
鏈接
小靈通(PAS)無線市話技術源自日本,它使傳統意義上的固定電話不再固定在某個位置,可在無線網絡覆蓋范圍內自由移動使用,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1997年12月,小靈通首次在杭州余杭開通試用,2011年1月1日起正式退市為通訊新寵3G讓路。雖然不再辦理新業務,但原有用戶仍可繼續使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