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無錫5月15日電(記者 洪曉紅孫文荊)15日從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獲悉,近期,太湖無錫、常州水域已開始出現數平方公里藍藻水華,聚集期較往年提早,藻類平均密度同比亦所有上升。當地水質監測數據顯示,提前“蘇醒”的藍藻暫未對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據衛星監測,4月7日,太湖宜興、常州水域初次出現藍藻水華,至5月14日,太湖藍藻聚集面積達3平方公里,目前主要集中于無錫梅梁湖、十八灣一帶。
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相關負責人認為,近期異常氣候是導致藍藻提前“蘇醒”的主要原因。今年自入春以來,蘇南地區平均氣溫攀升明顯,雨水較少,導致太湖水溫比往年偏高,加上近日持續高溫也加快了藍藻繁殖。
由于太湖水體適合藻類生存的環境一段時間內不會變化,提前產生的藍藻并非是當地污染加劇信號。該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在大規模防污治理下,太湖水質惡化明顯緩解,加上常態化的監控和打撈,基本杜絕了大規模藍藻爆發的可能。
據介紹,隨氣溫上升帶來的藍藻爆發隱患,眼下無錫市太湖水污染及藍藻監測預警工作已全面啟動。同時,江蘇省還制定了《2013年太湖水污染及藍藻監測預警報告制度》,要求沿湖各地要按“屬地管理”原則,將飲用水源地、湖泛易發區、風景名勝區作為重點,堅持藍藻“日生日清”,杜絕因打撈不力造成藍藻堆積死亡現象發生。(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