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公布實行,要求嚴格執行國家關于“社會保險費用不落實的不得批準征地”的規定。各級政府征地時,不論征地項目性質,均須制定切實可行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補貼實施方案。補貼實施方案和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的審核意見,成為征地報批材料的必備要件。
國土部門:農村土地承包基礎工作不扎實
2009年,海南曾出臺《海南省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老辦法),其主要內容為:以政府統一征收農戶第二輪土地承包確權的土地面積達到50%及以上的農村家庭為參保門檻,核定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保險費用籌集由政府、農村集體、個人分別按50%、20%、30%承擔。
記者近日從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耕地保護處得到的一份資料顯示,老辦法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在納入養老保險范圍的8.61萬名農民中,目前有2.35萬人辦理了養老保險,參保率僅27%。除三沙市外的18個市縣,僅三亞、文昌、陵水、屯昌、澄邁、五指山、瓊中等7個市縣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
是什么導致政策推廣起來磕磕絆絆?海南省國土廳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主要是因為海南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基礎工作不扎實,很難以確權的土地面積、比例等來確定參保對象,糾紛爭議較多。“一些土地雖然沒有確權,但是承包事實已存在。海南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確權的主要是水田。很多林邊地、坡地等農用地由于沒有被確權,征用后不作為農民參保的核定依據”。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被征地農民無力承擔或不愿意繳納保險費用,也是參保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參保率較高的市縣通常是因為政府全額承擔了保險費用。農民個人和村集體需繳納的部分政府全出了,參保率自然就高”。
被征地農民:根本不知道這政策
事實上,根據記者的調查,盡管實施已近4年,但海南部分市縣政府并沒有認真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這項政策。在采訪過程中,很多被征地農民表示,“根本不知道這政策”。
海口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支部書記告訴記者,他們村被征地農民有1432人,但是沒人參加這項保險,也沒聽說過相關政策。該村村委會2011年為村里16歲以上村民統一繳納了每人每年200元的“新農保”。按照“新農保”,村里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能拿到80多元養老金。
海口市秀英區鎮海村委會副主任陳托梧今年57歲,眼下他最關心的是3年后能否像城里老人一樣領到退休金。舊村改造前,鎮海村的男人大多以捕魚為生,女人靠種地補貼家用。隨著這些年海口城市西擴,鎮海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村莊向城市社區發展,很多村民不得不放棄捕魚,到城里打工。陳托梧家里原有承包的幾分地,每年靠種地瓜、芋頭,能掙幾千元,地被征用后,這筆收入就沒有了。
“年輕人在城里打工,還沒有認識到養老金的重要。我現在是村干部,還能拿些生活補貼,退休后要是沒有養老金,我不知道拿什么當生活費。政府要是幫我們這些被征地農民買了養老保險,就沒有后顧之憂了。”陳托梧說。
新辦法有望讓被征地農民養老有底
記者了解到,為了提高參保率,新辦法對繳費補貼的范圍、標準等均進行了調整。政府征收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時(集體經濟組織根據其失地面積重新調劑分配的土地除外),不論征地面積多少,其家庭成員中16周歲以上的在冊農業人口均應納入繳費補貼范圍,避免了第二輪土地承包確權遺留問題所造成的操作性難題,做到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用,由原來的“政府、農民、村集體”三方按比例承擔,改為由政府全額提供一次性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村集體和農民不需要另外承擔,政府繳費補貼納入征地成本。
新辦法繳費補貼標準為:被征地農村家庭享受繳費補貼對象的人均被征收農用地畝數×征地當期當地農村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80個月×50%。若低于居民養老保險最低年繳費檔次×15年額度的,按該額度補貼。
為了做到保基本,體現公平性,新辦法還規定一次或多次被征收農用地面積累計超過4畝的,超過部分不再計發繳費補貼。家庭農用地全部被征收且人均被征收面積小于1.5畝的,按1.5畝計發繳費補貼。標準統一了,操作也更加簡單了。
以三亞一戶農民家庭為例,假如家里有3人在16周歲以上,被征收農用地18畝,人均失地6畝,按新辦法上限4畝計算,由政府繳納補貼一次性養老保險費用為:4畝×320元×180個月×50%=11.52萬元/人。按照2009年的老辦法測算,這戶家庭人均參保費用為14.76萬元。由于三亞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費用一直由政府全額負擔,因此按照新辦法,人均參保費用降低了3.24萬元,政府支出其實降低了。
據了解,按照新辦法計算,海南被征地農民目前領取的養老金額度,三亞地區最高,為每月830元/人,中部山區市縣最低,為每月520元/人,全省平均為每月580元/人,接近每月617元的2012年海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