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發生在黑龍江省林甸縣的火災,著火的地方是國家級糧庫,造成78個儲糧囤中的幾萬噸糧食過火,直接損失近億元。
6月1日凌晨3點,記者到達火災現場時,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東側的數十座糧堆被熊熊大火覆蓋,濃煙彌漫,現場消防隊員動用高壓水槍等進行緊急撲救。
除了糧庫自備的一臺消防車,以及糧庫所在地——林甸縣消防大隊的6臺消防車,鄰近的大慶市也組織了24臺消防車先后達到現場。同時,林甸縣城內建筑工地停止施工,各類鏟車、翻斗車30余臺也全部被調來協助滅火。當天的大風和水源較遠一度給撲救工作帶來了困難。
經過數百名消防官兵和武警戰士,及上千名的鄉鎮干部群眾和民兵的全力撲救,6月1日下午16點30分左右,明火被基本撲滅。此時,距離起火的時間5月31日下午1點15分,已經過去了27個小時。
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副主任羅洪權表示,預計直接損失大約8000多萬元。據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消息,此次火災事故中共有78個儲糧囤表面過火,過火糧食4.7萬噸,其中玉米囤60個,3.4萬噸;水稻囤18個,1.3萬噸。
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此次火災?又是什么原因致使火勢蔓延呢?記者在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看到,這里絕大多數儲備糧都是放在草制的糧囤中,露天直接堆放在地上。據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負責人介紹,露天儲存的方式加大了防火的難度。根據《中央儲備糧倉儲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中央儲備糧必須儲存在符合安全儲糧要求的倉房內,不得露天儲存。那么,為什么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要露天儲藏呢?
5.31大火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曹冰寒介紹,這個庫現在的庫存是15萬噸,平時每年它的庫存是3萬噸到4萬噸,現在已經屬于超負荷運轉。
據5.31大火救援指揮部介紹,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于2011年正式晉升為國家級儲備糧庫,核定倉容量為7.6萬噸。但是在火災發生時,這個庫的實際存放糧食已經達到15萬噸,糧多倉少,很多糧食只能露天存放在用草圍成的臨時糧囤中。數百個草制的糧囤集中堆放,加上大風干燥的天氣,造成了最后的“火燒連城”,78個糧囤過火。同時,記者還發現,整個糧倉的消防設施也非常有限,整個國家級儲備糧庫,只有一個消防水池和一個給消防車加水的水鶴。而此次大火,堆放最集中,同時也是火勢最大的糧囤群周圍,竟然沒有一處有效的消防設施。
當記者問到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消防隱患沒有及時上報時,羅洪全說,因為近期非常忙,主要精力用于收購,準備下一步采取相應措施。
火災發生后,當地安監部門組成調查組進入現場。6月1日中午,國家糧食局工作人員也到達林甸直屬庫參與調查。今天上午,記者從林甸直屬庫5.31火災應急搶險指揮部獲悉,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已將林甸直屬法定代表人停職,其他人員的處理和調查也同步進行,而此次火災引發的原因,也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記者今天上午在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看到,近千名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過火糧食,把表面燒焦和炭化的部分挑揀分離出來,其余部分裝車外運到大慶市、齊齊哈爾市和肇東市三地的11個糧庫,過火糧食主要將被用于生產酒精和飼料。
現在,火災現場撲救人員正在展開火場清理及火災原因的調查,有關責任人也正在處理中。幾萬噸糧食被毀,讓人心疼。記者在現場了解到,這個糧庫消防設施不全,水源設置不合理,而且是違反規定露天存放,糧食存儲量也超過了規定的一倍。糧庫擴容,消防的力量卻沒有擴容,隱患重重,這場火災的發生就不可避免。酷暑將至,進入火災高發期,夏糧收購也將全面展開,這把大火也應該給其他糧庫敲響警鐘。就在今天下午,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又發生油渣罐閃爆事故,造成嚴重后果。接連發生的事故,說明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
?
相關鏈接:
輿論將中儲糧大火與巡視組聯系反映民眾高期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