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名城管近日在執法時被3名無牌小販強脫制服上衣、狠抓下體,最終涉事小販被處以10日行政拘留。一邊是人在他鄉難以維持生計的弱勢階層,另一邊是城市管理執法人員,二者間有關“暴力執法”或“暴力抗法”的話題再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有專家認為,給弱者提供更多生活保障,是解決城管與小販矛盾的根本途徑。
隨著內地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外來人口涌入廣州,面對日趨復雜的城市管理問題,城市管理員隊伍應運而生。近年來,由于網絡媒體發達,城管與無牌小販的沖突畫面不斷被曝光,據不完全統計,廣州近3個月來,已發生4宗社會影響較大的城管小販沖突事件,如天河區城管被小販連砍7刀;海珠區城管在執法時掐女小販脖子,致使雙方對簿公堂,成為廣州小販告城管第一案。
記者4日走訪廣州市區時,看見許多無牌流動商販,拖著小木車在城市主干道旁擺攤經營。夏日炎炎,小販們邊抹汗邊忙碌著,原本寬闊的人行道被小販們“占領”,使得路過市民叫苦不迭。
來自湖南的何莉長期在廣州天河區一學校門前擺攤賣水果,她告訴記者,自己的丈夫是工廠臨時工,月薪才一千多元人民幣,生活難以維持,她只好出來賣水果賺外快,“如果有錢,我干嘛要出來拋頭露臉,我們沒有經營牌照,每天還緊張地躲著城管,害怕東西被收繳。”何莉說。
何莉的境遇幾乎是廣州諸多無牌小販的寫照。此前3月曾轟動一時的廣州城管掐女販脖子事件,坊間聲音“一邊倒”同情女小販,女小販一歲半的幼女目睹事件全過程后被嚇哭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城管也稱自己有委屈,有廣州城管透露,他們工資待遇雖不高,但平時在執法中卻經常要面對危險,他們的職責是為了維護城市秩序,只求市民能了解城管工作的真實狀況和執法困難。
“小販占道經營有錯,但城管也不能為了制裁違規行為而傷害他人人身安全,我無意對抗公權,只是希望通過庭審,讓城管反思要在履行公職時以人為本,城管一直以來給小販們留下很壞的印象,使得部分小販‘暴力抗法’。”廣州小販告城管第一案中,小販一方的代理律師隋牧青如是說。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流動無牌小販主要由低收入、亟需社會救助的人群構成,他們當中有外來人口,也有少數本地人因物價高無法維持生計而“炒更(做副業)”,要解決小販和城管之間的矛盾,最根本途徑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如政府為外來人口安排就業,提高低保標準,讓弱勢群體無需當流動商販也可以養家糊口,另外,城管在執法過程中應多提倡“柔性執法”。
彭澎說,廣東已出臺一系列相關規定保障外來人口在粵生活,但受益人數仍有限,而城管執法目前僅靠條例約束,內地尚未有一部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如何讓無牌小販和城管擺脫“冤家”關系任重道遠。(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