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季。2013年被內地學子視為“最難就業年”,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同齡人是否一樣“壓力山大”?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就業取決于整體經濟形勢、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畢業生所學的專業。
比如,危機年份里,德國制造業提供的就業機會仍然很多,金屬、機械制造、運輸設備等仍是當前最需人才的行業。在美國,學藝術和教育的就業情況不太理想,但工程專業的畢業生仍可拿到較高的收入。
對于個人來說,經濟形勢或許是難以預測的,但在進入高校之前看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行業態勢和就業情況,據此對自己的專業選擇進行一番規劃,仍不啻為對未來的一種有益投資。
美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就業報告顯示,當前美國非農業部門的失業率為7.5%,較2009年下半年的約10%已有大幅下降,這說明美國的總體就業在溫和增長。
與之相應,美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也在好轉。根據統計,2012年美國大學生(年齡劃定為20~24歲)的失業率為6.3%,較2011年的8.3%和2010年的9.4%均有明顯下降。就業市場機構全美大學和雇主協會(NACE)不久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2013年計劃雇用大學生的比例將較2012年高出2.1%。
不過,對于處于畢業季的大學生們而言,這些數據并不能減輕他們所承受的壓力。
一份面向500名人事經理的調查發現,66%的人事主管認為應屆畢業生未做好就業準備。58%的人表示,今年不打算雇用初級水平的畢業生。在計劃招聘畢業生的人事主管當中,有69%的人表示僅計劃招募1~2人。
應屆畢業生能力相對較差并且沒有接受過恰當的培訓或許是導致出現上述調查結果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一些畢業生甚至在簡歷中出現了不少基本的拼寫錯誤。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43%的人事主管會取消其面試資格。
事實上,有54%的受訪者表示,由于沒有收到過合格的簡歷,他們已經連續兩年沒有雇用過任何新人了。
“太多學生畢業時欠缺科學和數學背景,我們必須確定畢業生知道最為基礎的東西,但許多人并不知道。”一位受調查者道出了什么樣的學生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
其實,具有高科技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在美國一直是很搶手的。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副總裁達雷爾·韋斯特指出,即使在美國就業狀況相當糟糕的2010年,美制造業企業仍有22.7萬個需要高技能的崗位找不到合適人選。
從現實來看,信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國和印度學生在美國一直很吃香,各種研究機構中的中國博士和印度博士隨處可見。而奧巴馬總統也告訴美國孩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布魯金斯學會兒童及家庭政策研究中心不久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似乎也支持了這一觀點。該報告顯示,選擇不同專業領域和不同職業方向的確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未來的薪酬水平。依據美國聯邦政府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若按照專業劃分,持有工程專業本科學位的人整個職業生涯的累計收入最高,計算機和數學專業次之,隨后是商科、物理、社會學、傳播學等專業,藝術和教育專業排名最末。
當然,真正決定畢業生就業前景的還是美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如果將就業比喻成一棵大樹的話,那么整體經濟便是大樹的根系,而每個求職者只是大樹上的一片葉子。葉子可以決定自己光合作用的強度,但真正決定葉子繁茂程度的卻是大樹的根系。
德國:機電、自動化人才供不應求
德國聯邦勞工局發布的一份排名顯示,來自機械與車輛工程、電子工程等專業的畢業生最受德國企業歡迎。
“相比語言、文化等專業,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專業更容易找工作,因為制造業提供的工作機會更多。”德國聯邦勞工局發言人保羅·埃布森介紹說,“在機電、自動化等領域,專業人才供不應求,這一現象在德國西部地區尤為明顯。”
德國聯邦勞工局官方職業中介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金屬、機械制造、運輸設備等是當前最需要人才的行業。職業中介平臺上,來自這些行業的工作機會最多,共10萬多個,幾乎相當于建筑行業的兩倍。
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德國經濟毛附加價值中,超過四分之一由制造業創造。危機年份,德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出口額、國內生產總值依舊維持正增長。這其中,制造業的繁榮被認為是一個主要的推動因素。
作為以實業立國的國家,德國對技術人才的尊重隨處可見。政府教育部門將職業教育與大學教育同等看待;企業注重對技術人才的招募和培養;對學生而言,上職業培訓學校也絕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不過,隨著德國社會的老齡化,專業技術人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人才短缺除出現在機械、電子、交通等行業,也出現在醫藥衛生,特別是老年人護理等領域。
德國工商大會的調查顯示,在護理及社會服務行業中,70%的企業認為人員短缺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風險。勞工局發言人蘇珊娜·埃克邁爾2012年10月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不無擔憂地說,預計到2025年,進入德國就業市場的人將比現在少300多萬人,其中一部分是德國亟需的專業技術人員。
作為應對,德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國外。為爭取國外的專業技術人才,德國一些企業和機構開出了豐厚的條件,比如,在外來專業技術人員正式入職前免費向他們提供半年食宿,花錢讓他們強化德語學習等。聯邦勞工局國際職業介紹部門原本負責為德國人尋找國外的工作機會,現在也轉變方向,將更多精力用于幫助德國企業招募國外員工。
作為支持,德國政府也已借助承認外國職業培訓證書、發放旨在吸引外國人才的“藍卡”等手段來降低非歐盟國家專業技術人員到德國工作和居留的門檻,以彌補國內人才短缺。
韓國:最受歡迎的是未婚女教師
考個好大學不如選個好專業,在韓國也是如此。畢竟不是人人都能考上首爾大學、高麗大學這樣的名校,所以關鍵時刻選對一門專業很重要。
教師、醫生和律師這三種傳統好職業近年來依舊人氣很旺。
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韓國人視教師為十分受人尊敬的職業。曾經有一名當地導游打趣地說,在韓國最受歡迎的是未婚女教師,其次是結婚的女教師,最后是結婚了又離婚的女教師。雖然是句幽默的玩笑話,但這從側面了反映了教師在韓國的受歡迎程度。
醫生和律師在韓國人眼里也相當體面,不僅有穩定的高薪水,而且有社會地位。當然,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比如,當律師必須通過司法考試,同中國一樣,這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平均每年的通過率不足3%。盡管如此,每年仍有大批大批的人往考場里擠,因為對于他們來說,能取得這張通行證,基本就意味著拿到了金飯碗。
韓國的電子產業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算發達,能進入像三星、現代、LG這樣的著名大企業也是許多畢業生夢寐以求的事。這些企業吸納的多半是工科類的技術性人才,為迎合這樣的市場需求,許多人在考大學時就報考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通信、電子等專業。如果能進入韓國科學技術學院這樣的頂級大學攻讀這些專業,那么畢業后進入這些著名企業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外語類人才在韓國也很有市場。
韓國人總是很敬佩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人。《環球》雜志記者認識一名韓國朋友,他入職兩年了,但對目前的工作不是很滿意。他說自己現在每天下班后會去上英語口語補習班,準備將來參加TOEIC考試(國際交流英語考試,是針對在國際工作環境中使用英語交流的人們而進行的英語能力測評),若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他就可以跳槽去一家薪酬較高的公司。
除英語外,漢語也是近年來韓國高校里頗受青睞的專業。韓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較高,中國又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韓之間的交流已經滲透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因此韓國社會需要大量的漢語專業人才。
香港:金融業招聘畢業生趨謹慎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對金融人才有著巨大需求。一般來說,在香港讀金融或者商科,就業前景是十分誘人的。
但近幾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金融或商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已不如以前,而且,本地的人力資源專家也已經發出預警提示:
“金融機構雖維持正常招聘,但不能與2007、2008年相比。”中原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說,應屆畢業生要有“找工”困難的心理準備。
跨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 FinancialCareers亞太區總裁喬治·麥克費蘭表示,全球經濟環境未明朗,金融機構雖然未凍結人手,但人力資源控制會非常審慎,即使請人也只是作為補充。
獵頭公司CoreSearch董事總經理張慧敏說,金融業今年聘請畢業生趨謹慎,愈來愈“揀擇”,即使有空缺,也不想隨便聘請資格不符的人充數,會視乎他們是否有心“長做”。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本科課程主任劉夢琳介紹,以往畢業生在畢業前3至6個月已經獲得聘書,但今年完成所有面試后,仍需要等待較長時間。
與金融及商業服務這些傳統熱門專業就業趨緊相比,建造業、輔助醫療護理、航空等行業卻在加緊招兵買馬。2013年5月12日,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還向公眾重點推介了這幾個“求才若渴的行業”。
這些行業之所以求才若渴,與香港近年來的城市發展趨勢息息相關。
比如,隨著當地多項大型基建陸續動工,香港踏入了建造業的“黃金十年”。大部分新入職助理工程師的起薪點,已由2009年的13500港元/月升至2012年的16000港元/月。張慧敏也分析,“有經驗工程師的薪酬亦會不斷上升,例如兩三年前月薪僅3萬至4萬港元,今年已升至6萬至7萬港元。”
而香港人口老化、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則令今日的“東方之珠”亟需輔助醫療護理和航空業人才。(記者蔣旭峰?唐志強?張青?曾繁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