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糧食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糧食儲備機構做好糧食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通知特別點名中儲糧,要求其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徹底扭轉近年來事故多發頻發的局面。中國人民大學農村與農業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稱,中儲糧本身已經享受到了國家給予政策性補貼的優惠和利益,現在又想通過經營活動來牟利,等于兩邊便宜都占到了。結果它也跟著其他市場上的糧食企業一樣,進入搶糧大軍,從而助漲糧價惡性上漲(6月5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發生在5月31日的黑龍江省中儲糧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不僅造成了過火糧食4.7萬噸的重大損失,更給糧庫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隨著事件深入,相關信息不斷曝光,與中儲糧有關的負面信息不絕于耳。
其一,早在5月初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對中儲糧的審計報告,報告指出中儲糧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執行國家政策、重大經濟決策事項、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以及2011年中儲糧總公司財務部未經內部審批,在北京農村商業銀行等13家商業銀行開立定期存單,累計資金84.4億元等重大資金使用違規問題。這還不包括“某地副省級官員落馬,揭出來的當年糧庫儲備糧弄虛作假事件”再一次被媒體和公眾“翻開”了舊賬。其二,火災之后曝光和披露出來的中儲糧等糧食儲備機構存在糧食儲備和經營業務不分,以及將糧食儲備業務分包出去收取利益的行為。其三,上述專家指出的中儲糧進入糧食市場,惡意搶糧助推糧價惡性上漲問題。這些問題和現象并不是因為火災才發生的,而是早在火災之前就廣泛存在,但未能引起社會公眾高度關注。
那么,針對因為火災而再一次被關注、再也無法掩蓋的中儲糧相關問題,應該來一次痛定思痛的反思,也應將此次“火災事故”當成徹底整改的契機。尤其要解決隱藏在陰暗角落的糧食收購“黑幕”——惡意收購助長糧價上漲問題。一般而言,國有糧食儲備機構起到的是穩定糧食市場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的。國有糧庫或糧儲機構的設置,一是在于“保農民利益”,其收購糧食的出發點在于保障種糧戶積極性,在糧食過度低價的時候進入市場收購,“應收盡收”;二是在于特殊情況下糧食市場價格出現暴漲之時,推出部分平價糧以穩定市場、打擊囤積居奇。而中儲糧卻反其道行之,在糧食歉收、糧價高漲期間,跟其他市場上的糧食企業一樣,進入搶糧大軍,顯然與國家糧儲機構職責背道而馳。
通過“低收高賣”,多年以來中儲糧究竟怎樣影響了市場?在影響和干預市場過程中,其本級以及下級分公司為此獲取了多少非法暴利?這些暴利的流向等等,都有必要予以徹查,并徹底和真正追究相關決策者的責任。時下,根據中央巡視工作的統一部署,中央第一巡視組已進駐中儲糧總公司開展巡視工作。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對巡視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中央巡視組落實監督責任,敢于碰硬,發揮震懾力,遏制腐敗現象蔓延的勢頭。中央巡視組在中儲糧巡視期間,能不能有所作為飽含公眾期待,中央巡視組肩負打“老虎”揪“蒼蠅”的重任,真誠期望對中儲糧“問題”的徹查,不應止于火災事故的原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