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自行車生產大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從1993年起,中國自行車就遭遇了歐盟反傾銷制裁,被征收高額反傾銷稅。20年間,數百家中國自行車企業抗辯,無一獲勝。
昨天,金華永康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自行車企業改變了歷史。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最終裁決,接下來五年,這家公司出口歐盟的自行車反傾銷稅率從48.5%下降至19.2%,成為20年來首家抗辯獲勝的內資自行車企業。
75輛自行車惹上大麻煩
為中國自行車企業爭這口氣的公司叫“寶歸來”,主營中高端自行車和鋰電自行車。
在2011年底之前,“寶歸來”出口歐盟的業務,僅限于鋰電自行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鋰電自行車目前尚未列入歐盟反傾銷制裁的范圍。
2011年底,應歐盟客戶的要求,“寶歸來”出口了75輛自行車,在歐洲“試銷”。這批貨物,總價值不到1萬美元。
沒有想到,一場大風波就此而來。
2012年4月,“寶歸來”公司董事長楊群寶在辦公室里收到一份全英文函。在這份歐盟委員會反傾銷調查的書面通知中,楊群寶得知,不但之前75輛自行車將被征收48.5%的反傾銷稅,未來五年,“寶歸來”出口歐盟的自行車,很可能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
唯一單獨應訴的內資企業
浙江寶歸來車業有限公司2010年才正式成立,是自行車行業里的“新軍”,不過,董事長楊群寶卻很看好歐盟的市場。
“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候,歐盟的自行車進口還以30%的速度增長,這正是我想轉型做中高端自行車的初衷。”楊群寶說,自己的產品在國內和歐盟都申請了專利,人家賣50美元左右一輛,“寶歸來”要賣到100多美元,不可能有傾銷行為。
夢想遭遇當頭一棒。危機面前,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選擇了單獨應訴。
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和“寶歸來”一起接到歐盟委員會反傾銷調查通知的國內自行車企業有300多家,只有四家選擇了單獨應訴,其中,“寶歸來”是唯一一家內資企業。
“20年來,數百家中國企業抗辯歐盟反傾銷無一獲勝,因此很多企業要么退出歐盟市場,要么默默接受。”浙江省自行車協會副秘書長陳春芳說。
應訴期間歐盟訂單降為零
這場應訴之難,連楊群寶自己都始料未及。
他最初給這場反傾銷官司設定的預算是100萬元,這相當于“寶歸來”一年投入的產品研發費用。但最后,這個數字翻了一番,超過了200萬元。
但這并不是最大的危機。
決定應訴后,“寶歸來”這個無名小卒開始進入歐盟委員會的視線,歐盟開始對其提出反補貼調查,同時嚴格抽查“寶歸來”在歐盟銷售的鋰電自行車。
浙江省自行車協會副秘書長陳春芳說,歐盟的這些行為是一種戰術,目的是給“寶歸來”的應訴制造障礙。
果然,歐盟的舉動嚇壞了經銷商,他們紛紛停止了與“寶歸來”的合作,原來的出口主力鋰電自行車遭受重創。
數據顯示,2012年1~8月份,“寶歸來”的出口歐盟是600萬美元左右,到2012年3月,來自歐盟的訂單直接降為零。
“最黑暗的日子是在今年春節前,所有的貨款要付清,庫存依舊堆得滿滿的,優秀員工留不住,還要發年終獎……”楊群寶記得,當時,公司賬戶里只剩下2286元。
更讓他心慌的是,這場應訴官司還不知道會持續到哪一天。
勝訴后連法拉利都找上門來
就像一年前的危機讓人猝手不及,“寶歸來”的春天在今年3月突然降臨。
因為找不到所謂的傾銷、補貼證據——除了“寶歸來”在歐盟的累計銷量不大之外,還包括“寶歸來”在國內外享有多項專利、售價高于同類產品、存在合理利潤空間等。
歐盟委員會初步裁定,將“寶歸來”的反傾銷稅率,由48.5%下降至19.2%。
這個決定,之后又經過終裁,昨天以書面通知的形式,發到了楊群寶手中。
盡管對此仍心有不甘,但楊群寶說,20年來,中國自行車企業第一次在反傾銷應訴中能破冰減稅,他已經非常開心,“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寶歸來”應訴的代理律師王杕認為,“寶歸來”不僅獲得了大大低于同行的稅率(48.5%),還因勝訴歐委會反補貼調查,為全行業避免了在反侵銷稅基礎上再增16%反補貼稅的“厄運”。
“寶歸來”贏得的遠不止這些。歐盟委員會初裁之后,這家小小的中國公司就在歐盟聲名鵲起。
“以前公司不大,知名度不高,訂單都比較零散,我們為別人貼牌,我們100歐元價格出口,他們能賣1000歐元甚至1500歐元。”楊群寶告訴記者,3月份開始,公司訂單不斷,連法拉利都找上門來,開出一年至少20萬輛自行車的訂單。
“這次,真的是寶貝歸來了。” 楊群寶說。
延伸閱讀
歐盟“反傾銷”20年
中國自行車出口下降7成
據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歐盟對中國自行車征收反傾銷稅始于1993年,對一個行業采取長達20多年的反傾銷措施,在世界范圍內都十分罕見。
在自行車反傾銷案中,歐盟認為,中國的自行車原材料——鋁和鋼的價格受到政府干預,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因此不能享受零關稅。
自1993年起,為保護本地自行車生產企業,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自行車征收30.6%的反傾銷稅。此后,每隔5年歐委會就發起所謂的期間復審和日落復審,但始終沒有“日落”,反而一再提升對中國自行車的反傾銷稅。
1997年,歐盟將反傾銷由原來的自行車整車擴大到自行車零部件上面。
2005年,歐盟經過反傾銷復審,裁定將反傾銷稅從原來的30.6%提高到48.5%。2011年,經日落復審,繼續維持這一稅率。
20年來,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自行車數量不斷下降,年出口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200萬輛降到現在的六七十萬輛。歐盟市場上銷售的中國自行車價格,也比美國平均高出三分之一。
金華積極打造
全國中高端自行車制造基地
如果不是這樁反傾銷應訴案,很少有人會把金華和自行車聯系起來,事實上,金華已經在全國中高端自行車制造行業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據浙江省自行車協會副秘書長陳春芳介紹,金華目前已擁有兩家較大規模的中高端自行車整車生產企業,還有大量的配套企業,雖然數量上不是全國最多,但在質量和產業鏈的完整性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實力。
比如,浦江的一家企業不僅從日本引進了焊接機器人生產線,還在美國、日本、法國、上海、昆山五個地方設立研發點,如今每年在產品研發的投入上就超過1000萬元。
金華的企業還倡導體驗式營銷,在全國各地成立各種體驗式騎行俱樂部。有些企業的俱樂部已有100多家,遍布全國。
陳春芳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申請將全國中高端自行車制造基地落戶金華。記者 張妍婷 傅穎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