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疏導點何以變了味
6月15日下午6點半左右,海南大學北門西側人群熙熙攘攘,儼然成了一條“步行街”。蜷縮在一排臨時建筑里的小吃攤主們,將一張張小桌子擺在人行道上,讓整個人行道顯得擁擠不堪。
這一排臨時建筑的性質為:便民疏導點。
便民疏導點設立的初衷主要是解決占道經營和民生問題。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有些正在上演一出以利益為中心的“變味記”:高昂的進場費和租金,審批過程中的種種疑點,不僅沒有疏導占道經營,反而更加影響交通和市容市貌。
高昂的進場費和租金
審批過程中的種種疑點
影響交通產生大量垃圾
6月8日凌晨,海大北門疏導點門前的垃圾。南國都市報記者陳衛東攝
便民疏導點不便宜進場費6萬月租四五千
每天下午6點過,海大北門西側便民疏導點內的攤販們便迎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一個卷餅攤前甚至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將本來就已經很狹窄的人行道“攔腰切斷”,再加上擺在路邊的小桌子、小凳子,更加顯得擁擠不堪。
在這排臨時建筑旁,一名推著小車賣玉米的大姐同樣忙碌,“兩塊五一個,要不?”
這位大姐姓林,2006年下崗后一直沒找到工作,幾年來什么小生意都做過,到了最后就開始賣玉米。看著臨時建筑內的經營者,她有些羨慕,不過租金卻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每個月的租金要3到5千元,還要進場費,那又是好幾萬,怎么承擔得起?”
“你還別嫌貴,都不一定有呢!”在便民疏導點內開著一家面館的老板娘說,“我去年年底通過朋友得到消息,才拿到了這個攤位。現在來,早就沒了。”
海甸二東路的便民疏導點雖然還沒有最終完工,但已經有店鋪進駐了。
一家已經掛出招牌“XX豬腳飯”的店鋪,正請了兩名工人裝修店鋪。記者打聽店鋪價格,一名裝修工人說:“聽說是4萬多拿下的,月租好像是3千多,具體不清楚。”
記者在附近兩家店鋪的門上看到“鋪面轉讓”的紙條,撥通電話后,一位女士接了電話,她告訴記者:“店鋪的轉讓費用,也就是進場費要6萬,月租3800元。”
建立便民疏導點的初衷,主要是為了解決占道經營、維護城市容貌以及解決民生問題,主要解決下崗職工、失業人員、殘疾人、零就業家庭人員、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的就業需求。
對此有人質疑,以上兩個便民疏導點要如此高的轉讓費和月租,已經變了味。
街道辦申請沒下文半路卻殺出個公司來建設
這些疏導點是如何產生的呢?
根據《海口市疏導點規范管理暫行辦法》,便民疏導點的設置申請由街道辦(鎮)向區城市市容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后者審批后,報市“五大工程”辦登記備案。
按照規定,海大北門西側便民疏導點應由所在地的人民路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海甸二東路便民疏導點則應該由海甸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然后再報到美蘭區城管局,并由海口市政市容委批復。
對此,人民路街道辦事處工委書記劉旭回應稱:“人民路街道辦從未提出申請設置海大北門西側便民疏導點,也從未安排困難群體進行經營。”甚至,街道辦還反對在海大北門設立疏導點,原因是:第一,海大北門所處的海甸五西路是海口市主干道,也是一類道路,在這里占道經營及設置疏導點,對海口市的形象極為不好;第二,疏導點位于海悅國際小區門前,周邊居民強烈反對在此處設疏導點。
那么海甸街道辦事處情況又如何呢?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海甸二東路附近便是水岸陽光小區,大部分都是回遷居民。早在去年年底,轄區居委會便申請建設便民疏導點,并呈送到了街道辦,街道辦呈送到了美蘭區城管局,之后又送到了市容委。“但是送上去后,就沒有了消息。”
海甸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少兵告訴記者,街道辦事處報上去的申請沒有得到批準,但是幾個月后,海甸二東路的便民疏導點開始建設了。“我們街道辦事處都不知道。”
對此,美蘭區城管局孫副局長稱,當時,海口市文林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是直接擬好了報告,到區城管局蓋章,要求局里往上報。區城管局考慮到市里已經允許這家公司來經營,所以也不方便問。“至于怎么批下來的,我也不清楚了。”
后來的建設也并非一帆風順。海大北門剛開始建疏導點的時候,就遭到了海悅國際小區居民的強烈反對。此外,疏導點建好后,占道經營現象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海甸二東路也是同樣的情況,居民爭吵了好多次。
海大師生近日就向南國都市報反映,海大北門正遭受惡臭“襲擊”,這惡臭就來自北門西側的便民疏導點產生的餐飲垃圾。9日晚上10點多鐘,記者來到現場看到,周邊的10多個垃圾桶已經裝滿,有些裝不下了就放在桶邊。人行道上零零散散到處是垃圾。梁先生每天都從這片區域經過上班,早上的惡臭讓他十分不滿。梁先生稱,以前北門也有很多流動夜宵攤,但沒有這樣臭。自從這里搞了疏導點后,每天夜宵店傾倒的垃圾,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變得非常臭,而且這臭味,隨著垃圾桶流出的污水,將這個校門都熏得不成樣子了,經過這里就讓人作嘔。
政府文件為何抄送公司疏導點批復文件疑點多
通過多方途徑,記者找到了這份批復文件。
文件批復標題為“海口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關于美蘭區申請增設便民疏導點攤位的批復”。其中一條批復意見為:同意在海甸二東路延長線增加200個攤位、在海大北門西側增加40個攤位。文末抄送:市“五大辦”、海口市文林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這份批復是海大北門西側及海甸二東路便民疏導點建設的依據。
“按照我的理解,海甸二東路延長線應該是不包括二東路吧?”海甸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少兵說,“可是,建設方來建設的時候,竟然在整個二東路建起了便民疏導點。他們說,海甸二東路延長線的意思是,海甸二東路及其延長線。區、市的人來了,看了看,沒說啥,就走了。”不過,這一“跨度太長”的建設,引起了海甸二東路部分商鋪業主的反對。后來市政市容委下發了第二個文:在幾個安置小區鋪面前的空地上,暫時不建疏導點,并讓美蘭區城管加強規范管理。對此陳少兵還是有疑惑,不知“暫時”是多久?
與此同時,批復文件末尾的抄送也成了質疑點。“一個政府文件,怎么會抄送一家公司呢?何況便民疏導點的建設明確規定,個人、企業不得參與。”
美蘭區城管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文林公司已經做了100多個疏導點,不光美蘭區,市里很多疏導點都是該公司建的。
對于網上被稱“編外城管”,文林公司回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6月16日,海口市文林環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仁林在接受南國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說:反對的人總有一些嘛,不過贊成的人還是多一些。
對于網上稱其為“編外城管”,黃仁林的回應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我在上海搞的時候,也有人來爭議。就像明星也有緋聞嘛,別人愛說什么就讓他說吧。”黃仁林說,文林公司的經營項目主要是房地產開發、拆遷、為安置就業做貢獻,“做便民疏導點只是其中一個小小項目而已。”
對于租金、進場費過高,黃仁林的答復是:“租金我們只收兩三百元,價格高的原因是轉租造成的。有的人一進來之后,就投入錢搞裝修,這樣的話就產生了進場費,我們也管不了。”
關于便民疏導點的申請,黃仁林說,“有人直接把申請交到我們公司了,我們就再向政府申請。”
記者問便民疏導點是否主要租給困難家庭,黃仁林回答:“這個就由下面的人去做了,具體我不負責。”“怎么保證呢?”“應該可以保證,他們拿自己的證據(證明)過來嘛!”
海口市政市容委:有不妥的地方我們再改正
關于以上種種疑問,記者采訪了海口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王陛佳。
記者:文林公司申報便民疏導點是怎么回事,不是不讓企業申報嗎?
王陛佳:這兩個便民疏導點,以街道的名義申報。市民有要求,報給了美蘭區城管局,報給我們之后,根據區城管的請示,我們到現場調查并研究討論。既然市民強烈要求,就給批了。
記者:批復文件為什么抄送文林公司呢?
王陛佳:當時美蘭區城管報給我們,有這個公司,我們也就批復給美蘭區,只是讓這個公司知道這個批復。如果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我們下一步再改正。
此前,王陛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目前,我們正準備向市政府報批(指允許個人和企業申請建便民疏導點),報批之前,我們先自己實踐一下,目前只是一兩家企業的事情。”與此同時,他也表示,“申請單位的身份,要在區里審核。申報給我們的,就是區的城管,我們只對區城管負責。如果個人和企業來申報,也是區城管去審核。不過,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各方建議:增加疏導點建設管理的監督機制
“關鍵還是在于監督機制的缺失。”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現在便民疏導點實行“誰申報誰管理、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缺乏第三方的有效監督。“這樣一件公共的利民、便民舉措,最后竟然成了市政市容委內部系統的事情。區一級的城管面對市里的批文,不敢輕易執法。這樣的管理下,你說不變味怎么可能?”
目前《海口城市容貌管理若干規定(草案)》正由海口市人大進行審批,里面對便民疏導點的內容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規范,提出:便民疏導點由各區人民政府根據專項規劃具體劃設,劃設前應當征求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規劃、水務及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劃設后應當及時向市政市容主管部門備案。不過這個草案至今仍未通過。
建設便民疏導點的初衷,就是利民便民、堵疏結合、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不影響環境衛生。面對一些變了味的便民疏導點,那么,大家理想中的便民疏導點又該是什么樣子?
海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施明認為,便民疏導點作為一個“臨時建筑”,投資不宜過大,“應該只是搞一個固定的位置,方便經營就可以了。”
美蘭區城管局孫副局長認為,現在我們理解的便民疏導點,應該是畫個線、立個架子、投資很小、很簡易的點,而不是搞成一個鋪面,投資很大,一旦拆除的話,損失也很大。經營者應該主要是攤販、賣水果的等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