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的一側,工人們汗流浹背,鏟土、砌墻,趕修墓園;另一側,遷墳的靈車、群眾絡繹不絕,每天至少有20座墳墓從海邊遷至公墓……這是記者近日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見到的情景。
“寧拆一間房,不遷一座墳。”這是我國許多地區百姓根深蒂固的觀念。然而,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樂東共遷墳近6000座,已經簽訂遷墳協議的有7000多座。
樂東為什么推動殯葬改革?群眾的殯葬觀念如何轉變?
“為子孫著想,再難也得干”
樂東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毗鄰三亞。境內84.3公里的海岸線上,串著龍沐灣、龍騰灣、龍棲灣。碧海藍天,細沙銀灘,晚霞燦爛,“三灣”風光獨絕的魅力令投資者趨之若鶩。然而,實地察看,他們望而卻步:30萬座墳墓,森然地占據著海岸線,數量與樂東沿海6個鄉鎮現有人口幾乎相當!
為了盡快融入“大三亞旅游圈”,樂東規劃設計了一條連接“三灣”與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長達51.37公里的濱海大道。然而,這條盤活濱海資源、帶動樂東發展的希望之路,同樣繞不過規劃區內2萬多座墳墓。
“墳墓都埋到家門口了,還怎么發展?”樂東縣委副書記陳宙說,臨海無序亂葬既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又破壞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不遷墳,一流的濱海資源只能與墳墓一起“沉睡”,樂東縣委提出的“三灣崛起”也只能是一句口號。
“很多樂東人把祖墳與家族的興衰聯系在一起,甚至舍得花十幾萬元修一座墳。改變上千年的習俗觀念,談何容易!”樂東縣民政局長邢瓊堯說,對于樂東的干部而言,遷墳,是“第一難事”。
“為子孫著想,再難也得干!”樂東決策層鐵了心要挑戰“第一難事”。
“尊重群眾意愿,照顧群眾關切”
樂東殯葬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改變當地“(祖宗墳墓)打死不出村”的舊觀念、舊習俗,政府投資修建公墓,通過建立惠民殯葬補貼制度和社會化服務引導群眾文明殯葬,盤活優質土地資源發展經濟。
“轉變群眾的舊觀念,政府要尊重群眾意愿,充分照顧群眾關切。”樂東縣委書記林北川認為,殯葬改革是系統性的群眾工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要配套到位。
樂東“三灣”地區群眾并非不想發展致富,也明白人地矛盾突出的現狀。但是,把祖宗遷到哪里才能讓“先人安息、后人安心”?遷墳的花費誰出?
經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周密勘查,樂東規劃建設兩座公墓。馬鞍嶺公墓山坡起伏、綠蔭環繞,面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十分僻靜。眼下,這座公墓已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3000多個福位建設,未來將完成整個規劃面積450畝,建設4.2萬個福位以及車行道、人行道、吊唁房等。規劃投資3.5億元的臥龍嶺公墓也在加緊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4395萬元,建設6000多個福位,墓區環境莊嚴美觀。
與此同時,樂東根據專業評估和群眾意見,出臺了遷墳補償規定:本縣戶籍居民在2015年12月31日前遷墳到縣政府指定的公墓區的,舊磚墳補償4500元/座,新磚墳(3年內)5500元/座;土墳2000元/座;有磚石結構墓碑的補償2000元/塊。政府為公墓內的每個福位提供石碑一塊,并無償篆刻40個字的碑文。
“群眾迷信風水,光批評沒用,要因勢利導。”邢瓊堯說,在遷墳動員中,他們注重發揮當地“風水師”的作用。71歲的符帝炳是鶯歌海鎮出了名的“風水師”,在他的配合下,不僅率先將其家族23位祖先“請”到了公墓,還帶動本村其他群眾遷了100多座墳。
“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家的事情辦”
“多些物質保障,多些人文關懷,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家的事情辦。”采訪中,樂東參與殯葬改革的干部們異口同聲地感悟道。
邢瓊堯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為了讓長輩同意遷走本家族11座墳,他苦口婆心做了一年多工作。長輩們嘴里總是念叨著:“搬到臥龍嶺,讓祖宗背井離鄉,再也聽不到海的聲音……”
從自家的情況聯想到其他群眾,邢瓊堯等民政干部明白,必須把服務工作做得細致周到,才能讓群眾覺得把祖宗墳搬到公墓很放心。
群眾到公墓選福位,不管去幾次,干部們都不厭其煩地陪著;舊墳靈柩被移除后,群眾臨時決定次日再遷,干部們便和家屬一起為靈柩守夜;群眾要是大清早就遷墳上公墓,工作人員會提前一天到現場打點布置,備好紙錢、香燭、鞭炮等……
孫定鴻、邢增強這兩位“80”后大學生,是樂東縣民政局聘請的“臨時工”,負責為遷墳的群眾提供登記造冊、安頓遺骸等服務。每天從早上7時到下午6時,他們寸步不離公墓,幫群眾推靈車、抬棺木成了家常便飯。經過3個多月的“公墓生活”,原本皮膚白皙的小伙子被曬成了“黑人”。
今年4月4日是樂東啟動殯葬改革后的第一個清明節。民政部門提前幾天便挨家挨戶打電話詢問用車需求,并在清明當天免費接送群眾到公墓祭掃。
貼心的服務贏得了群眾對殯葬改革的理解與支持。遷墳工作自2012年11月啟動以來,沒有出現回潮現象。更為可喜的是,群眾的觀念隨著殯葬改革的推進發生了轉變,主動將故去的親人安葬在公墓。目前,已有6位剛辭世的人安息于臥龍嶺公墓。這讓樂東的干部們看到了下一步擬推動海葬、樹葬等綠色殯葬的希望。
“殯葬改革已經有了好的開頭,將持續深入地搞下去。”陳宙表示,只有通過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才能確保殯葬改革取得成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