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逐步恢復內生動力
美國打算退出QE,源于本國經濟開始好轉。美聯儲稱,從去年秋季以來,影響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風險已經下降。美國經濟近期保持溫和增長,勞動力市場呈現改善跡象,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走強,通脹水平低于美聯儲設定的長期目標,長期通脹預期保持穩定。
“美國經濟復蘇進程較為順暢,復蘇質量和力度明顯超出了外部預判”,經濟學者程實分析說,退出QE標志著美國政策的“去超化”,即退出貨幣政策中超出常規、超出傳統的部分。而超常規的量化寬松政策,是美聯儲應對危機的政策創新。政策“去超化”表明,美國經濟已恢復了內生動力,金融危機在美國的演化已告終結。
專家預計,美國寬松貨幣政策基調不會馬上退出,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張茉楠對本報記者說,考慮到美國經濟復蘇仍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政策過早退出可能讓經濟遭遇意想不到的“逆風”。政策過晚退出則可能推遲家庭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必要調整,助長金融失衡。
防風險同時加快結構調整
連續貨幣大放水后,美國的日子開始好過了,他們松一口氣準備收緊貨幣,而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的國家,將倒吸一口氣,準備時刻防范有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程實指出,在美國顯示出復蘇質量高企、政策高調回收的同時,前期于危機中表現搶眼的新興市場卻普遍陷入了增速放緩、金融風險上升的困難之中。這種轉換對新興市場形成了心理沖擊。
不僅在心理上有沖擊,更有可能導致其它國家金融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專家指出,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大,對資本市場有管制,但對美國退出QE可能產生的風險不能小視。“美元升值將對全球資產價格、資本配置、貨幣流動性、金融市場、經濟結構平衡等產生重大影響”,張茉楠說,美元走強,將推動全球資本包括在中國的資本回流美元資產。資本大幅流出后,有可能擠破新興經濟體的資產泡沫,引發金融危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如果應對不好,也可能通過影響中國國內的流動性,對金融市場甚至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他同時表示,中期來看,美聯儲退出QE與否,對我國經濟不會帶來過大的影響。我國經濟的中長期增長,主要還是由潛在增速所決定。”
張茉楠表示,QE退出現在似乎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中國政府有能力應對,但短期內對中國的影響還是弊大于利。因為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會放大我們的局部風險,應以防范風險為主。從中長期看,也有一定好處,提醒我們不能依賴流動性寬松來支持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要靠結構調整和發掘新的內生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