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進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審批情況截圖(圖片來源:農業部網站)
新聞追蹤
■中國已成全球第6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
■農業部官員:公眾對進口轉基因食品原料的質疑,主要源于無知;鄭風田:農業部官員的回應“把公眾當傻子”
在近期公布了3種進口轉基因大豆之后,農業部18日再次在官網公布了2012年所有進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審批情況。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還有包括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在內的16種農作物品種獲批進口。同時,國內機構和企業研發的上百種轉基因抗蟲棉品種在去年也獲得了安全證書。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志喜日前表示,公眾對于轉基因食品原料的質疑,主要源于對于其的無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則直言,農業部有關官員的回應“把公眾當傻子了”,而法律專家則呼吁,對于轉基因食品,政府應公開審批過程。
去年批了19種進口轉基因農作物、上百種國內轉基因農作物
記者發現,其他16個進口轉基因品種包括來自孟山都遠東有限公司的抗除草劑大豆、抗除草劑棉花、抗蟲玉米、抗除草劑油菜、抗除草劑棉花來自先鋒國際良種公司的抗蟲玉米,來自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的抗除草劑油菜等,先正達農作物保護股份公司的抗蟲玉米和品質改良玉米,進口用途都是加工原料。
同時,羊城晚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事實上,轉基因棉花已經在國內研發。2012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顯示,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半干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國瑞種業有限公司、湖北荊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國內研究機構和公司的上百種轉基因抗蟲棉在去年獲得了安全證書。
另外,農業部也于17日公布了兩家可檢測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的檢測機構,分別是東北農業大學[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和北京市種子管理站[農業部種子及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約400萬公頃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國市場上能買到的轉基因食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轉基因食用油,一般都會作出標識;但另一種轉基因木瓜則很少見到相關標識。記者查閱《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發現,我國目前有強制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目錄,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類及其相應的細分17種產品。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表示,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另外,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今年發布的年度報告稱,201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約1.7億公頃,比2011年增長6%。按照種植面積統計,全球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轉基因產品。報告顯示,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排在前5位的國家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中國種植面積約400萬公頃,居世界第6位,其中絕大部分是轉基因抗蟲棉。
審批過程被指不透明
記者發現,農業部相關部門在審批結果出來之前并未透露相關情況,而近期公布的3種轉基因大豆也是在此前有國外媒體曝光之后才作出的回應。而事實上,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政府方面的審批過程一直被指不夠公開透明。
政府方面,面對公眾的質疑,18日有媒體報道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志喜表示,目前公眾對進口轉基因食品原料的質疑,主要源于對于其的無知,缺乏對轉基因食品系統科學的普及;他說,公眾并不了解轉基因食品,僅憑感覺認定食用對身體有害。
對此,采取中立立場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在微博中表示,農業部有關官員的回應“把公眾當傻子了”,他建議,由于目前全球對轉基因技術還存在各種質疑,我國在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方面還是要慎重,對轉基因主糧的種植還是不宜輕易放行。法律學者徐昕發表微博表示,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任何有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但他呼吁,政府應該將審批程序公開聽證,做到信息公開。而轉基因食品應該有明顯標識,以便消費者自主選擇。 羊城晚報記者劉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