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游走的“單干”洋外教甚至在車上打廣告。
來自美國的Kimberly耐心地給小班孩子上顏色辨別課。
暑假將至,不管孩子上幼兒園還是上高中,家長已經開始物色“外語班”。其中,有“洋教師”坐鎮的外語課程尤受青睞,哪怕是住宅小區內單槍匹馬的“老師”也能被踏破門檻。
然而,有著一張“洋臉孔”是否就能稱老師?
當監管尚未完全到位的時候,或許,孩子面對的不僅是國外“游民”,甚至是更黑的“魔爪”。
幼兒園鮮有資格聘外教
“資深外教”、“全英教學”、“外國小班式教學”……隨著年輕父母對外語教育的青睞有加,越來越多早教中心、幼兒園以及課外興趣班打著“外教教授英文課程”的旗號,招徠學生家長。
上周,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內包括公辦的、民辦的,高收費的、中低收費的20多家幼兒園,他們幾乎都表示有外教進行英語教學,并且他們的外教都是通過正規機構聘請的,都具有教師資格證,擁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
然而,記者在廣州市外國專家局所公示的廣州市屬有資格聘請外教單位名單中查找,僅有9家幼兒園及10多家設有面向幼兒教學的學校榜上有名,在廣州市目前近2000家幼兒園中,大多數并不具備聘請外教的資格。
“表面看,許多幼兒園有外教不假,但大多數并不合乎資格,而且也僅是兼職授課。”廣州幼兒教育專家、番禺靈格風幼兒園督導關萍說,幼兒園必須通過省外國專家局先申請成為有資格聘請外教的單位,才能聘請持有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和外國專家證的外籍人士作為合法員工,并進行外語教學。
據了解,外教市場近三年來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一般來說,一家文教機構從申請辦理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資格認可證,到與有關外籍人士簽訂聘用協議,協助其辦理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工作簽證、外國專家證等手續,需要較大的時間成本,加上外國專家的聘用費用、住宿費用、往來機票等資金成本,聘請一位以英語為母語的專職外教費用,每月不低于15000元。
“我們每位外教每年需要20萬元。”關萍曾擔任番禺靈格風幼兒園園長,該園有2名外教,負責10個班的英語教學,每天與園內其他老師一樣,需要坐班。
加拿達(雅居樂)國際幼稚園園長鐘杉芬也告訴記者,該園有21名外教,每年單是外教工資支出都達1000多萬元。“還不算住宿等雜項費用。”
于是,為了節約成本,有的不具備聘用外教資格的幼兒園、培訓機構會通過教育咨詢機構或中介公司去尋找外教,全職外教每月為8000—12000元;如果兼職,每小時為200—400元,幾乎是零門檻。
游走于小區內的“單干”
按照國家規定,凡與外國文教專家簽訂半年及以上合同,向對方支付工作或勞動報酬的均須資格認可。針對外籍語言教師,還有更細的規定,就是必須“具有大學學士以上學位和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歷,并具有相關教學資格”。
“相關教學資格”指的是TESOL(教授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國際教師資格)、TEFL等教師資格認證。“這是最大的一個門檻。”鐘杉芬說。
已經在加拿達(雅居樂)國際幼稚園任教一年半的美國人Kimberly本科畢業后就報讀了TESOL課程,自其在美國報讀該課程至最終成功來到廣州擔任一名合資格外教,共花了一年時間。
“有的人沒有這樣的資格認證,又想教中國孩子,那只能‘單干’。”盡管Kimberly不愿意具體說出她所認識“在外打黑工”的朋友,但也坦承有外國人就在住宅小區內自己運作“小班英語教學”,“對小孩子不好,也對我們這些有資格證的教師不公平”。
據悉,“單干”的外教也分兩種:一種是沒有資格的“黑外教”,另一種是有資格認證的“黑工”。
在番禺某大型生活社區里“上班”的Mark就是屬于前一種。來自澳大利亞的Mark并沒有考取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認證,只是持商務簽證的合法居留者,但他卻在租住的社區里找了一份“兼職”:每周六上3個小時課,教6個孩子英語。
Mark所服務的是社區一家語言服務機構,除了他以外,還有10多位外籍教師,除了寒、暑假班外,日常教授時間是每周六早上,每個班有1—4名學生,每名學生每1.5小時(1節課)收取100元。“暑假班還會再貴一點,每小時100元,現在已經全部報滿。”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生源量大,像Mark這樣游走于小區之間的“洋教頭”并不少。有的索性買輛電動自行車,在車牌上印著“小班外教”、“外教電話×××”等;有的則掛靠中介公司,牽線的中介公司一般只要求這些“外教”保證有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本科學歷,以及有從事過英語教學的經驗。
更高級一點的,就是拿著資格認證的外教走出學校“黑干”。
“這樣的情況我們也遇到過。”鐘杉芬說,“兩個出去自己‘辦班’的老師被我們直接解雇了,一旦解雇,他們手上的‘外國專家證’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也就作廢了”。
警惕“南郭先生”
中國早教、幼教的雙語教育市場方興未艾,像一塊磁鐵吸引著許多外籍人士來華投身“教育事業”。
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母語非英語且口音濃重的外國人、學歷背景不高的國外“藍領”甚至是許多短期來華旅游的“背包客”也加入到龐大的外教大軍中。他們當中不少人是借來中國旅游或是留學之機賺取額外的零花錢。他們多數僅僅持有旅游簽證或商務簽證。
“正規與不正規,有時單是口音就區別很大。”鐘杉芬告訴記者,有位轉學來的家長就特別感慨,孩子曾遇到“不正規”的外教,口音很重,比如“Three”會讀成“樹瑞”,孩子不僅沒有學好,還常被別的孩子取笑,失去了學習語言的興趣。
采訪時,記者旁聽了Kimberly15分鐘的“語言課”。生動的教案、形形色色的教具,令一堂針對小班的“顏色辨別課”上得有聲有色。
“不要以為金頭發、藍眼睛、鉤鼻子就是一個好老師,有的可能只是來中國鍍金的‘南郭先生’。”關萍說,正規渠道招聘的外教因持有TESOL等國際教師資格認證,說明其對兒童心理的把握、語言的啟發受過專業的訓練,而這兩點恰好是3—6歲語言敏感期的孩子所需要的。
據了解,盡管目前對外國人在華工作及聘請外國人在華工作的單位有相當嚴格的管理辦法,比如《廣東省中等以下教育機構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辦理規定》就明文“嚴禁未獲得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的單位聘請外籍工作人員,對違反規定的聘請單位,由實施機關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進行查處”。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大部分幼兒園都是民辦,難以監管,違規的現象廣泛存在,使得不少培訓機構、早教、幼教單位“有機可乘”。
“(外教)魚龍混雜,家長不會審查教師資格證,幼兒園不去審查教師資格證,唯一的敲門磚就是他們的面孔。”關萍說,結果孩子們不僅面對知識風險,還有人身安全風險。
關萍建議,家長應盡量為孩子選擇正規幼兒園、培訓機構進行早期語言訓練,“即使是私人授課性質的小班教學,也應該要求外教出示相關證件”;而聘請了合資格外教的幼兒園、培訓機構應該公示其聘請外教的資質證明文件,加深家長對外教的認識,更好地促進孩子語言學習的互動。-南方日報記者謝苗楓 實習生 祝星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