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造”回流的腳步聲變得越來越真切,而這一次,IT界兩大巨頭蘋果和谷歌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
5月21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出席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時,宣布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制造蘋果電腦(Mac)。此前,硅谷的另一家龍頭企業、與蘋果公司總部相距不到15公里的谷歌公司宣布將與中國臺灣代工商鴻海精密(富士康在美國的母公司)合作,在美國本土制造“谷歌眼鏡”。
對此,經濟學家和華爾街分析師們心存疑問,“美國制造”回流究竟是短期救市,還是長期戰略?
奧巴馬力推“美國制造”
執政美國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公開場合提到最多的一個主題是什么?根據美國媒體的統計,不是移民改革,不是醫保法案,也不是控槍,而是“美國制造”。
美國媒體曾披露一名白宮高官的信息說,在一次白宮會議快結束時,奧巴馬隨意地拿起一名助手的iPhone,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既然這個設備是美國設計的,也應該能在美國生產它。”之后不久,當奧巴馬在一次宴會上與蘋果前CEO喬布斯交談時,再度拋出這個話題,喬布斯的回答是:“這些工作不會回來了?!?/p>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喬布斯已然去世,美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正在逐漸復蘇,“美國制造”正在從奧巴馬的口號和呼吁,逐漸變成不少美國企業的實際行動。福特汽車、英特爾公司、星巴克、佳頓、卡特彼勒、耳機生產商SLeek Audio等都已經把一些制造轉回本土。最近的一些調查顯示,已有近40%的美國企業準備把部分工廠從中國遷回到美國。
美國制造業回流及“本土化制造”的背后,是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欲借“再工業化”戰略重奪國際制造業競爭主導權,重塑美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意圖十分強烈。
美國制造業確實正在復蘇。美國供應管理協會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2012年反映制造業綜合發展的ISM指數達到了56.1。該數值以50為臨界點,高于50被認為是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低于50則意味著制造業的萎縮。
回流背后的利益驅使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高科技公司接二連三向海外特別是向中國轉移制造部門,成為潮流。如今,潮流開始回流。去年6月,谷歌宣布選擇將新型無線家庭播放器NexusQ放在美國生產。NexusQ在背面鐫刻了一行簡潔的句子:“在美國設計和制造”(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the USA)。谷歌公司說:“我們在進行一場關于‘美國制造’的試驗?!?/p>
2011年,波士頓咨詢集團就曾針對美國制造業回流的苗頭,出爐《美國生產復興——為何制造業將返回美國》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對美國本土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縮水嚴重。不出5年,連年增長的中國工資、美國較高的生產率以及弱勢美元種種因素,將縮短在美國消費的美國制造和中國制造的成本差距。該報告說,潮流已發生轉向,金融危機和大衰退已使美國正成為一個生產制造的“較低成本國家”。
此外,運輸成本上升,頁巖氣開發后大大降低了美國國內制造業所需能源的價格,這些都促使美國公司對成本控制作出新的考量。另一方面,雖然外包公司可使商品價格更便宜,但卻不利于產品與技術的迅速更新。因此,一些公司想更接近客戶,從而更快速地對客戶需求變化做出反應。對于一些技術復雜的高科技產品,設計者與制造者的及時有效溝通,也十分重要。
《洛杉磯時報》在分析“美國制造”回流潮時說,沒有一家企業會因為美國總統的要求而放棄海外生產而回到本國制造。“真正能打動他們的,只有利益?!薄懊绹圃臁被亓鞯谋澈?,是美國生產成本的降低,以及生產效率優勢的體現。
短期或長效有待觀察
“美國制造”風頭正勁,不過有專家認為,現在美國制造業“回流”的規模,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小打小鬧,今后是否會形成大規?!盎亓鞒薄?,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引述的數據,目前“回流”美國的企業,大大小小加到一起也不到100家,大多數只是將以美國為銷售目的地的產品線帶回來了,很多大型公司在國外的生產規模依然比“回流”部分大得多。
硅谷是全美制造業集中的第二大城市,將近18%的職位都與制造業相關。近年來,電子芯片制造、醫療器械、太陽能等方面的制造業正在灣區各地增加。不過,硅谷的不少企業雖然有心在美國制造,無奈缺少足夠的專業人才。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曾指出,公司之所以將制造業務放到海外并非完全是出于成本便宜的考慮,而是因為美國缺乏具有現代制造技能的足夠工人,美國教育系統在這一點上存在薄弱環節。
除此之外,美國經濟界尤其是金融投資機構對“美國制造”回流顯然存在不同聲音。著名經濟學家羅伯特·J·薩繆爾森專門撰寫了《后工業化時代的美國神話》一文。文章認為,美國人企圖通過恢復美國“制造東西”的傳統,減少美國貿易赤字,重建美國全球經濟優勢的想法雖然誘人,但不切實際。薩繆爾森認為,美化制造業,貶低服務業,將它們說成相互之間是獨立競爭的經濟領域是錯誤的。
“確保下一場制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一個目標。從目前來看,這個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技術創新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突破,以及“美國制造”真正回流的程度。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