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博源基金會成立五周年學術論壇于北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中國未來的機遇與挑戰"。會議邀請了吳敬璉、林毅夫、李劍閣、高西慶、巴曙松、江平等70多位政商學界精英,一起展望中國改革的困境與機遇。
論壇上,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表示,近期資本向下比較受人關注,資本向下部分既有中國希望,也有外圍的事情,也是中國信心的問題,這部分從宏觀來講,很大程度取決于對于中國的信心,微觀上是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如何同步往前推進的問題,單獨資本向下開放恐怕有困難。從做企業人或者資產管理人來講,更多是投機考慮,因為對做生意有好處。短期來講,并不擔心外資往外流的問題,現在更擔心中國大部分人心態當中的不安而帶來內資往外流的問題,這個問題比外資往外流對我們更加迫切。
以下是文字實錄:
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原來貿易向下事情一直做,只不過現在用人民幣結算部分,怎么樣把額度進一步做大的問題?貿易向下可能是這樣。今天比較集中資本向下部分,資本向下部分既有中國希望,也有外圍的事情,也是中國信心的問題,這部分從宏觀來講,很大程度取決于對于中國的信心,微觀上我也覺得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如何同步往前推進的問題,單獨資本向下開放恐怕有困難。
還有目前的問題,這里邊牽扯對于出口各方面下降以后,以及國內經濟情況發生變化,而帶來這個問題,因為資本向下開放的問題是長期制度安排,不是短期措施,這里邊很難短期和長期之間什么關系,很難做評論。但是有一點確確實實從我們做企業人來講,或者做資產管理人來講,更多是投機考慮,對我們做生意有好處。短期從我們來講,不擔心外資往外流的問題,現在更擔心中國大部分人心態當中的不安而帶來內資往外流的問題,這個問題比外資往外流對我們更加迫切。
我自己的觀點關于適度和有序的開放,現階段體現出來更多是額度管理下邊開放的問題。這是我自己的觀點,講到額度管理和適度開放的問題,這中間也有離岸市場建設,關于香港如何配合資本向下開放的問題,我認為,一個是關于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老是做不起來的問題,為什么?我想套利可能性減少情況下,貿易發生根本性變化情況下,香港離岸市場想要做大還是有一定困難,一方面我們說把貿易向下的部分,現在結算量10%多,將來人民幣結算量提高加大香港資金池的問題。
還有單單靠貿易向下做大香港離岸有困難,在額度管理條件下,能夠加快一些額度放寬,比如個人對外投資,比如企業對外投資等部分,使境內人民幣流出在可控條件下量下邊,能夠把香港市場做大,還有香港的產品太單一,或者回流不順暢,帶來困難措施是否改變。比如制度的缺陷,比如經管局能不能有效提高?適當的流動等一些制度安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