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份高考成績出爐,高考頭名最終選擇到哪些高校就讀也成為熱議的話題。
從今年已經公開報道的信息看,北大清華仍然是不少省份高考頭名最為青睞甚至已經確定就讀的高校。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2年,全國超過8成的高考頭名最終被清華和北大錄取。而香港高校雖然在近幾年吸引了不少高考頭名學生,但仍未撼動清華北大的地位。而從高考頭名選擇專業看,經濟和管理專業仍然是最多的。
近幾年,關于高考頭名最終能否成才的爭論不斷,而調查報告顯示,近7成高考頭名已難覓職場蹤跡,大多數人恐已“流失”海外。
頭名調查 八成就讀清華北大
今年北京文理頭名分別由北京四中張韻凝和清華附中朱宸卓摘得。據了解,張韻凝第一志愿報考了北大工商管理專業,朱宸卓第一志愿報考了清華電子信息類專業。
對于取得高考頭名的學生來說,清華北大仍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今年上海市、湖北省等省份的文理科高考頭名所報考的高校,也是清華和北大。
今年各省份高考頭名中,也不乏有人提前就已經被上述兩所高校錄取。比如新疆在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績,其理科頭名在6月18日就已經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隨著高考成績公布,清華北大等名校對于高分生源的爭奪日趨白熱化。近些天,清華北大在某省的招生組就相繼在其各自的官方微博上發布頗具“煽動性”和“火藥味”的招生信息。北大方面更是直指有兄弟院校“造謠”說北大的學生宿舍無空調,而實際上宿舍早就安裝空調了……
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介紹,自2005年以來,香港、澳門和臺灣高校陸續進入內地招生,正在集體挑戰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雖然北大清華的地位尚未被撼動,但不可否認的是,香港高校已經成為近幾年內地各省高考頭名的又一選擇。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實際上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各地區高考頭名最主要的選擇,就是到清華和北大就讀。
在過去30多年里,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頭名人數最多,有696人,清華大學位居第二,有520人。而這兩所高校招錄的高考頭名人數,占比超過8成。
專業選擇 最偏愛金融和管理
從今年已經確認到哪所高校就讀的高考頭名情況看,金融、經濟、管理仍然是他們選擇的主要專業去向。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的調查報告顯示,1977-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頭名選擇就讀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數最多,有522人,占總數的37.85%。
高考頭名專業選擇
排序 專業 人數
1 經濟學和管理 522
2 電子信息專業 94
3 法學專業 92
4 生命科學專業 85
5 計算機專業 77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專家、云南師范大學馮用軍副教授分析指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令人遺憾的是,恢復高考36年來,農學專業尚無高考頭名問津,這顯然與我國從農業大國變身為農業強國的國家戰略不符,值得反思。
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完全不同于基礎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更多強調理解記憶學習,大學更強調反思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除了需要良好的記憶力外,更需要有一定的創造力。同時,高考頭名的父母應拋棄在孩子人生發展道路上“急功近利”包辦一切的做法,鼓勵孩子不做“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不要集中選擇北大清華等個別高校的經管等熱門專業,而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充分挖掘他們自身的專長和潛力。
爭奪生源 港校打出金字招牌
從今年媒體報道的信息看,已經有部分高考頭名表示更青睞于香港高校。比如河北省的文科頭名于瀟,就更青睞于去香港中文大學就讀。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的調查報告顯示,在2000-2012年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高考頭名中,選擇就讀香港高校的頭名有66人,雖然較北京相差甚遠,但已經超過上海排在“最吸引高考頭名就讀地區”的第二位。
早在2005年,北京高考理科頭名陳秀野就放棄了清華大學,選擇到香港科技大學求學,一時間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2011年,香港大學內地共錄取學生291人,包括北京三名文科頭名在內的17個省、市級高考頭名。而當年的北京理科頭名梁思齊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間,最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
高額的獎學金,是港校吸引更多內地高分考生投奔的一大“殺手锏”。2011年,最終選擇去香港科技大學就讀的北京理科頭名梁思齊獲得了該校56萬港幣的全額獎學金,足夠其在香港的學習和生活開支。而同一年被香港大學錄取的17名高考頭名,也都獲得了每年16萬港幣的高額獎學金。
而相比之下,國內知名高校的獎學金金額就不具有競爭力。
此外,從近些年香港高校招收內地生源情況看,高額獎學金已經不再是唯一的吸引力。全英文的教學環境,更多的國際交流機會,更好的職業前景,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青睞香港高校的重要因素。
昔日頭名 七成銷聲匿跡
和取得高考頭名時備受關注不同,這些高分考生在就讀大學后,人生道路又如何發展,大多并不為人熟知。
根據浙江媒體日前對該省多名高考頭名目前的生存狀態的回訪信息顯示,2007年的浙江省理科頭名李清揚當年考入香港大學,目前就職于中銀香港全球市場部,職位為人民幣交易員,起薪每月2萬多元。
2008年的浙江省文科頭名申屠李融,去年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也選擇了先就業。據公開報道,目前她就職于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稅務咨詢。
此外,浙江省2006年至2008年讀本科的高考頭名中,7成選擇畢業后繼續深造,有一半在香港或國外讀研究生。這種趨勢,跟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數據基本吻合。
該調查報告顯示,高考頭名在國內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人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介紹,據保守估計,全國的高考頭名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頭名人數遠高于文科頭名。
據趙德國介紹,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這些學生的留學首選。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這些曾經的高考頭名學成歸國的僅占少數,這一現象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和思考。
人才流失 數量世界居首
“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國際人才競爭愈發激烈,必須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積極參與競爭。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擁有龐大的人才資源存量。
到2010年底,我國人才資源總量已達1.2億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迅猛持續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30%,主要勞動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達到12.5%。
中科院對涉及生物與生化、計算機、物理、農業、數學、化學六大領域1907名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人才進行篩選分析,發現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人才當前任職比例的國家排名中,我國在物理、數學和計算機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物理、數學位居第九,計算機位居第八。
但是,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這位負責人強調,我國人才隊伍的規模、結構和素質等與世界先進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強,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消除,人才資源開發投入不足,“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中予以重視并加以解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