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巢新蕊 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工作的劉先生最近有點忙,他甚至笑稱自己“枕戈待旦”。
7月5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批準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此前不久,國債期貨推出方案已獲得國務院批準。
時隔18年,國債期貨將重出江湖。發令槍鳴響的前夜,無論是其設計推出者還是意向參與者,無不繁忙備戰。劉先生最直觀的感受是,以前不加班,現在必須每天加班了。他要盡快將國債期貨方面的通知材料準備齊全,同時加大國債期貨的對外培訓力度。忙碌之余,他還不忘對經濟觀察報記者強調一句,國債期貨上市后,市場交易規模能做多大,他心里也“沒譜兒”。
而在銀行、券商、信托、保險等國債期貨市場的參與機構中,券商的準備工作相對充分,前臺、后臺均已整裝待發。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國債期貨前期工作基本就緒。監管部門還在準備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等工作,這些工作還需兩個月。
中金所的“矛盾”
國債期貨是指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預先確定買賣價格,并于未來特定時間內進行錢券交割的國債派生交易方式。國債期貨作為一個利率衍生品,會對利率市場產生影響。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開始于1992年,結束于1995年5月,歷時兩年半。在1995年“3·27”國債事件過去18年之后,國內國債期貨交易重啟對整個金融行業不啻為重磅炸彈。
在國債期貨掛牌之前,中金所還要出臺各種征求意見,包括合約設計、交易規則、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及相關流程等方面。在這些內容最終定版后,中金所會宣布國債期貨的掛牌時間。
截至2012年10月底,中國記賬式國債余額已高達7萬億元左右。按興業銀行的統計,利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國債市值將損失約3000億元。由于缺乏有效的做空機制,作為國債現貨市場的最大持有主體,銀行時刻在不斷擴大的債券市場規模和價格發現效率低下的矛盾間焦灼。然而,對于銀行在國債期貨推出初期將扮演何種角色各方均未有定論。
一位中金所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按此前股指期貨的上市經驗,銀行、QFII等交易主體的參與辦法可以在國債期貨上市之后公布。銀監會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認同上述說法。
記者看到的一份交易預估報告顯示,現在債券現貨市場的總規模很大,但實際上銀行間市場的那部分債券流動性不足,銀行大多會選擇持有到期,選擇做交易的其實不多。
另一方面,在外界看來,中金所目前只有一個股指期貨品種,但其成交量已占國內期貨市場半壁江山。來自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統計顯示,1994年中國國債期貨交易量曾達1.9萬億元,相當于當年GDP的40%。中金所此次制定的規則較往年已嚴格很多,但即使不與過去相比,以國債期貨在國際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來看,其也有望趕超股指期貨。
但在劉先生眼中,國債期貨是機構博弈的市場。他們既擔心國債期貨推出后市場投資過熱,也擔心上市后交易清淡。此前有觀點認為國內A股劇跌或與股指期貨相關,更讓中金所臨壓。
“我們只能先讓國債期貨上市,然后像股指期貨一樣慢慢培育市場,希望國債期貨市場也能穩步增長。”劉先生稱。
期貨公司備戰
無論怎樣,外界依然對備戰國債期貨熱情高漲。在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眼中,與股指期貨相比,國債期貨上市能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如銀行、保險、信托等等。它使機構有了對沖債券利率風險的工具,國內利率市場將有市場化的基準價格。市場投資者結構也將由“多散戶、少機構”轉向機構投資者唱主角。這使得期貨公司不得不提高自己服務機構的能力,同時換來營業收入的增加。“銀行、券商、信托、保險等機構都會參與國債期貨市場,但預計初期私募基金及以前做過商品期貨或股指期貨的一般投資者會先進入市場,然后是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參與,再然后是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機構進入。”肖成告訴經濟觀察報,在目前分業管理的背景下,銀行進入要經過銀監會、保險公司進入要經過保監會批準,所以這些機構參與國債期貨應該會循序漸進。
在銀行、基金公司、券商、保險、信托、QFII等幾類機構中,目前券商對國債期貨上市的準備工作相對充分。
目前,國內大型券商旗下都有期貨公司,其中規模較大有海通期貨、中證期貨等等,它們大多對國債期貨相關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的投入很大,甚至從銀行高薪挖角后,依然求賢若渴。
肖成介紹,廣發證券的債券部、固定收益部如果要對沖債券市場價格風險都要通過廣發期貨進行。在系統準備上,公司作為首批成員參與了中金所的交易測試,使系統服務達到了完全匹配;公司已準備了幾套策略產品及投資研發方案;在人才儲備上,其參加過股指期貨大戰、設于總部的金融機構部是此次“參戰”的主力軍。目前公司在全國有27個營業部,已是全員備戰,后臺的交易、結算、IT系統已整裝待發。“公司從去年起就在與銀行、私募基金、QFII等潛在客戶溝通、交流,同時牽手中金所舉辦"投資者交流報告會"等活動。”肖成介紹,國債期貨一掛牌,公司的系統馬上就能正式運行。
中證期貨此前根據國債期貨仿真交易情況測算,3個合約的日均成交量在4.7萬手左右,對應的成交金額在400億元左右,預計國債期貨正式上市初期交易規模大致與此相當。中證期貨今年8月將在上海召集機構投資者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研討會,到時其大致收入增量也可測算出來。
也并非所有的期貨公司都興師動眾。劉先生已預見到,原來傳統的期貨公司尤其是擅長做商品期貨服務的公司“不大可能在國債期貨籌備上花很多精力”,其只要做好自己“專精”的那塊業務就足夠了。“國債期貨推出之后,中金所還要擴大期貨交割品種對現券的覆蓋范圍,才能吸引更多銀行等大型投資者入市。”鵬華基金一位人士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