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省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公布《2012-2013年度全省環境整治工作考核情況的通報》。該辦于今年3月18日至22日組織相關單位組成4個考核組,對全省2012-2013年度環境整治工作進行了考核。經過綜合評定,瓊海排名第一,三亞與海口分別排名二三位。陵水、東方等市縣因環境整治工作力度不大、整治效果較差被通報批評。
成效
“窗口”部位保潔成效明顯
從考核情況看,各市縣對環境整治工作比較重視,全省城市(縣城)主城區干凈、整潔,特別是機場、車站、景區、主要街道等“窗口”部位的衛生保潔成效明顯。
同時,村鎮環境整治按照“示范引路、由點及面”的思路逐步推進,群眾投訴的環境衛生問題得到有效辦理,大量長年積存垃圾的衛生死角得到清理,長效管理機制和措施正在逐步建立和落實。
公廁建設任務超額完成
通報指出,2010年省委、省政府下達3年公廁建設改造任務1162座,實際完成1231座,建成公廁大都落實了專人管理制度,管養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
園林綠化建設力度加大,2012年全省城鎮增加綠地917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為34.36%,綠化覆蓋率為39.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0.93平方米。
部分市縣創新環衛工作模式
環境整治中,三亞、瓊海、樂東、白沙等市縣將環境整治工作與創建衛生城市有機結合起來,整合人力、物力、財力,通過環境整治達到創衛的目標,通過創衛提升城市的品質和知名度。
此外,部分市縣也在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探索城市清掃保潔市場化路子。如三亞市目前50%的城市街道、社區的清掃保潔承包給公司負責。
瓊中則在組織農村環境整治試點的實踐中,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動村民,實行農村生活垃圾清掃保潔由全體村民共同負責解決的制度。
不足
環衛管理城鄉發展不平衡
考核中也發現,目前我省環境衛生管理城鄉發展不平衡。一些市縣沒有落實農村環衛作業機構、人員、經費,環境整治工作沒有實行全覆蓋,致使我省部分農村“垃圾圍村”現象不同程度存在。環境整治工作中亂擺亂賣、亂貼亂畫、“泥頭車”污染、工地亂象等熱點難點問題出現反彈。
部分市縣垃圾收運設施建設進度緩慢,強調客觀原因,缺乏主動作為。按照《海南省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規劃》,全省需建生活垃圾轉運站124座,目前竣工率僅為15%,嚴重制約了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城區綠化總量不足
城區綠化總量不足,如臨高、澄邁、樂東、文昌、陵水建成區綠地率指標低于30%,與《海南省園林綠化條例》規定建成區綠地率35%以上的要求差距較大。
公廁布局不合理,相當數量的公廁建在人流相對少的道路上。陵水新村鎮鎮區一座新建的公廁由于無人管理,設施損壞,導致無法使用。
“泥頭車”污染嚴重
環島高速海口至新坡段,大量運送沙石的車輛沒有密閉運輸,沙石大量撒落路面,給安全行車帶來隱患。另外,施工現場圍擋、工程車輛沖洗設施和腳手架外側安全網的張掛不符合建設工地管理要求現象較為普遍。私宅工地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沿街堆放現象較為普遍。
評定
53人獲評先進個人
經過綜合評定,瓊海、三亞和海口3個市獲得綜合獎、樂東黎族自治縣獲得特別進步獎、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6個項目獲得范例獎,53人獲評全省環境整治工作先進個人。
與此同時,通報也指出,陵水、東方等市縣抓環境整治工作的力度不大,整治效果較差,在城區的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特別是村鎮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局部地方(地段)臟亂差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提出通報批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